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088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包括驱动箱、水箱和动力箱,驱动箱内部固定有水平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驱动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空腔,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承重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滑板,压力调节箱包括换气筒和调节筒,动力箱与压力调节箱主体结构相同,均包括换气筒和调节筒,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车辆推拉滑板,推动打气气管向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充空气,用于调控水箱内压力,使水箱内维持足够的压力,便于将水压入居民供水管内,另一方面从动力箱的换气筒排出,吹动叶片带动发电机发电,降低能源站对电能的消耗,减小电网的供电压力。供电压力。供电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现代国家逐渐开始推动绿色清洁能源的深化利用,缓解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而在人们生活社区的地下机房内设置能源站,利用能源站对供电和供水进行统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背景下,能够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绿色清洁能源的深化利用。
[0003]地下机房空间的设置会占用地下停车场的空间,为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人们需要将用于管理电能和水能的能源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需要在地下停车场建设充电站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会消耗更多的电能,导致电网供能压力以及能源站调控电能的压力变大,而现在高层楼房供水也需要有足够的水压从而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因此,如何使得能源站更加高效集成并实现一定的自身协同调控功能,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需要对集成装配式能源站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包括驱动箱、水箱和动力箱,所述驱动箱设置在地下停车场的地基内部,驱动箱内部固定有水平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驱动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空腔,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承重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滑板,承重板和滑板滑动套接在驱动箱内,且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下凹的空槽,第一隔板中部的空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与承重板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下端与第一隔板中部的空槽底端固定连接,第一隔板下侧设置有四组传动机构和四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下端与滑板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传动轴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传动机构的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均缠绕有拉绳,第一传动轮上的拉绳一端固定在第一传动轮上,且第一传动轮上的拉绳另一端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上的拉绳一端固定在第二传动轮上,且第二传动轮上的拉绳另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滑板下侧与第二隔板上侧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打气气管,打气气管的活塞杆与滑板固定连接,且打气气管的打气筒固定在第二隔板上,打气气管的气嘴穿过第二隔板通向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通过打气气管箱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充气。
[0007]所述驱动箱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压力调节箱,驱动箱右侧压力调节箱包括换气筒和调节筒,其中压力调节箱的换气筒左端与驱动箱下侧空腔连通,换气筒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均匀分布有通气孔,第一隔板
中部固定有转轴,且第一隔板中部的转轴与第二隔板中部转动连接,第二隔板弧形侧面均匀分布有齿槽,调节筒左侧壁固定有套筒,套筒右端转动套接有转筒,转筒右侧固定有齿轮,齿轮位于第二隔板正上方,换气筒和调节筒之间设置有便于齿轮与第二隔板接触的缺口,齿轮穿过缺口,且齿轮与第二隔板侧面的齿槽啮合传动连接,通过齿轮驱动第二隔板转动,调整第二隔板上通孔的位置,所述调节筒右侧设置有滑筒,滑筒内滑动套接有推板,推板左侧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右端与推板固定连接,且第三弹簧左端与滑筒左端固定连接,推板左侧中部固定有螺杆,螺杆与齿轮中部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螺杆往复移动带动齿轮转动,所述调节筒右端与换气筒右端通过同一根管道与水箱左侧靠上部位连通,防止水箱内水进入到管道内,水箱下侧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水箱的进水口与水泵连通,水箱的排水口与居民供水管连通,向居民供水。
[0008]所述驱动箱左右两侧压力调节箱主体结构相同,均包括换气筒和调节筒,区别在于驱动箱左侧压力调节箱的调节筒位于换气筒下方,且调节筒的左端设置有通孔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到调节筒内,调节筒右侧滑筒内设置有推板,推板左侧设置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右端与推板固定连接,且第四弹簧左端与滑筒左端固定连接,第四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驱动箱左侧压力调节箱的换气筒左端开口与动力箱连通,动力箱左端开口,且动力箱内部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与动力箱内侧壁通过两根支杆固定连接,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叶片,动力箱的换气筒和调节筒右端通过一根管道与驱动箱下侧空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水箱和动力箱设置在远离驱动箱的地基表面,防止水箱和动力箱阻碍车辆,且承重板上侧左右边缘均为倾斜面,便于车辆通过承重板。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弹性系数的四倍小于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发生相同长度的弹性形变时,第一弹簧所需的力大于四个第二弹簧所需的力。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直径小于第二传动轮直径,在减小承重板移动距离对车辆通过时影响的同时,确保滑板移动足够距离完成带动打气气管完成打气的过程。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承重板上均设置有通孔,便于大气气筒将外界空气打入将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
[0013]优选的,所述推板弧形侧面套接有密封垫,且滑筒内部设置有两组限位块,且推板设置在两组限位块之间,利用限位块限定推板位置,防止推板移动距离过长。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车辆的重量推拉滑板,推动打气气管向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充空气,一方面将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的空气,充入水箱中,用于调控水箱内压力,使水箱内维持足够的压力,便于将水压入居民供水管内,向居民供水,另一方面从动力箱排出,吹动叶片带动发电机发电,既实现对用户用水的管理,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发电减小了能源站对电网电能的消耗,降低了电网的供电压力;2、当水箱内压力变小时,在第三弹簧伸长,压力调节箱内的推板向右移动,推板带动螺杆向右移动,在螺杆与齿轮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齿轮带动第二隔板顺时针转动,使第二隔板上的通孔与第一隔板上的通孔相通,此时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空气进入到水箱,随着进入到水箱内的空气不断增多,水箱内压力不断变大,在水箱内压力的作用下,压力调节箱
内的推向左移动,压缩第三弹簧,在螺杆与齿轮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齿轮带动第二隔板逆时针转动,使第二隔板上的通孔与第一隔板上的通孔错开,直到水箱内压力达到冲洗水管冲洗车辆所需的压力且第二隔板上的通孔与第一隔板上的通孔完全错开,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驱动箱下侧空腔与水箱隔绝,防止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空气继续进入到水箱,避免水箱内压力过高;3、与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空气进入到水箱的原理相同,当驱动箱下侧空腔内部空气过多,气压过高,此时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空气进入从动力箱排出,并吹向叶片,利用叶片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一方面利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配合,使驱动箱下侧空腔内存留足够量的空气调控水箱内的压力,另一方面,利用驱动箱下侧空腔内多余的空气驱动发电机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包括驱动箱、水箱和动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设置在地下停车场的地基内部,驱动箱内部固定有水平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驱动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空腔,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承重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滑板,承重板和滑板滑动套接在驱动箱内,且第一隔板中部设置有下凹的空槽,第一隔板中部的空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与承重板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下端与第一隔板中部的空槽底端固定连接,第一隔板下侧设置有四组传动机构和四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下端与滑板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包括一根传动轴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传动机构的传动轴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均缠绕有拉绳,第一传动轮上的拉绳一端固定在第一传动轮上,且第一传动轮上的拉绳另一端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上的拉绳一端固定在第二传动轮上,且第二传动轮上的拉绳另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滑板下侧与第二隔板上侧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打气气管,打气气管的活塞杆与滑板固定连接,且打气气管的打气筒固定在第二隔板上,打气气管的气嘴穿过第二隔板通向驱动箱下侧的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配式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压力调节箱,驱动箱右侧压力调节箱包括换气筒和调节筒,其中压力调节箱的换气筒左端与驱动箱下侧空腔连通,换气筒内部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均匀分布有通气孔,第一隔板中部固定有转轴,且第一隔板中部的转轴与第二隔板中部转动连接,第二隔板弧形侧面均匀分布有齿槽,调节筒左侧壁固定有套筒,套筒右端转动套接有转筒,转筒右侧固定有齿轮,齿轮位于第二隔板正上方,换气筒和调节筒之间设置有便于齿轮与第二隔板接触的缺口,齿轮穿过缺口,且齿轮与第二隔板侧面的齿槽啮合传动连接,通过齿轮驱动第二隔板转动,调整第二隔板上通孔的位置,所述调节筒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惠李满峰马振周徐良丛华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