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72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元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导电填料A、导电填料B,聚阴离子纤维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无机絮凝剂、无机水、绝缘性树脂、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普通电热膜是以高分子材料基体和炭质填料复合制得,而炭质填料和高分子材料基体之间相容性差导致电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低,当电热膜在低温环境使用时,其电导率较差,无法实现很好的加热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的电热膜材料电热转换率高,能在很低的电压下就可以有很好发热性能,具有超薄的结构,其厚度范围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区别于以散热器、空调、暖气片为代表的点式供暖系统、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供暖系统,在面式供暖领域采用现代宇航技术研发的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低温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膜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2%),绝大部分(98%)被转化成热能;
[0003]现有的大功率家用电热电器通常采用电热丝、不锈钢基电热膜、陶瓷基电热膜等作为电热元件,然而,对于上述电热元件而言,该电热功能元件质硬且重,体积大且有时候还脆,与柔性电热膜相比,成本高且不利于加工,现有的普通电热膜是以高分子材料基体和炭质填料复合制得,而炭质填料和高分子材料基体之间相容性差导致电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低,当电热膜在低温环境使用时,其电导率较差,无法实现很好的加热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电热膜材料电热转换率高,能在很低的电压下就可以有很好发热性能,具有超薄的结构,其厚度范围为20

35um,且在低温环境下有很好的电热性能,加热效果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导电填料A20

40份、导电填料B30

50份,聚阴离子纤维素40

6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30

40份、无机絮凝剂20

30份、无机水60

80份、绝缘性树脂10

15份、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

20份。
[0007]优选地,所述导电填料A为银粉或炭黑粉末中的一种,所述导电填料B为金属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一种。
[0008]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聚阴离子纤维素、无机水、绝缘性树脂、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放入混合加热机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

40min,搅拌温度为70

90
°
,搅拌混合均匀后使固体全部溶解获得分散液,再将上述重量份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无机絮凝剂添加至分散液中搅拌混合,搅拌
时间为10

15min,搅拌温度为60

80
°
,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0~

2℃,经过滤即获得高分子分散液。
[0010]S2、将S1中获得的高分子分散液中添加导电填料A和导电填料B,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

40min,使其分散均匀,即可获得电热膜浆料。
[0011]S3、将S2中获得的电热膜浆料使用涂覆装置涂覆到成膜基体上形成电热膜导电层,为半成品电热膜。
[0012]S4、将S3中获得的半成品电热膜使用烘干装置对半成品电热膜进行干燥后得到成品电热膜。
[0013]优选地,所述涂覆装置包括基板、支撑腿、输送辊、收卷辊、成膜基体、涂覆箱、烘干箱、存浆槽、涂覆辊、限位辊、液位传感器、进浆管、控制器、报警器、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基板的底部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腿,所述输送辊固定安装在基板顶部的左侧,所述收卷辊固定安装在基板顶部的右侧,所述成膜基体绕接在输送辊和收卷辊之间,所述涂覆箱和烘干箱均固定安装在基板的顶部,且所述涂覆箱的右侧与烘干箱的左侧相抵,所述涂覆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存浆槽,所述存浆槽的内部转动有涂覆辊,所述涂覆箱和烘干箱的内部均对称转动连接有多个限位辊,所述存浆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存浆槽的一侧开设有进浆口,所述进浆口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远离进浆口的一端延伸至涂覆箱的外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外壁上,所述报警器固定安装在涂覆箱的正面,所述进料口贯穿开设在涂覆箱的左侧壁上,所述出料口贯穿开设有烘干箱的右侧壁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安装壳和电热丝,所述安装壳和电热丝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电热丝固定安装在安装壳的内部,所述安装壳对称安装在烘干箱的内部,所述电热丝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中,由导电填料A20

40份、导电填料B30

50份,聚阴离子纤维素40

6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30

40份、无机絮凝剂20

30份、无机水60

80份、绝缘性树脂10

15份、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

20份,制备得到的电热膜材料电热转换率高,能在很低的电压下就可以有很好发热性能,具有超薄的结构,其厚度范围为20

35um,且在低温环境下有很好的电热性能,加热效果好。
[0016]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涂覆装置使电热膜浆料均匀的涂布在成膜基体的表面,使电热膜快速成型,通过烘干装置对半成品电热膜进行快速烘干,同时通过控制收卷辊的转动对加工完成的电热膜进行收卷可以使得对电热膜进行循环连续性生产,制备工艺简单,自动化加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电热膜生产的效率和产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基板;2、支撑腿;3、输送辊;4、收卷辊;5、成膜基体;501、电热膜浆料;6、涂
覆箱;7、烘干箱;8、存浆槽;9、涂覆辊;10、限位辊;11、液位传感器;12、进浆管;13、安装壳;14、电热丝;15、控制器;16、报警器;17、进料口;1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导电填料A20

40份、导电填料B30

50份,聚阴离子纤维素40

6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30

40份、无机絮凝剂20

30份、无机水60

80份、绝缘性树脂10

15份、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

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A为银粉或炭黑粉末中的一种,所述导电填料B为金属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一种。3.一种低温环境下超薄低压电热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阴离子纤维素、无机水、绝缘性树脂、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放入混合加热机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30

40min,搅拌温度为70

90
°
,搅拌混合均匀后使固体全部溶解获得分散液,再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无机絮凝剂添加至分散液中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10

15min,搅拌温度为60

80
°
,搅拌混合均匀后冷却至0~

2℃,经过滤即获得高分子分散液;S2、将S1中获得的高分子分散液中添加导电填料A和导电填料B,搅拌混合,搅拌时间为20

40min,使其分散均匀,即可获得电热膜浆料(501);S3、将S2中获得的电热膜浆料(501)使用涂覆装置涂覆到成膜基体(5)上形成电热膜导电层,为半成品电热膜;S4、将S3中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联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暖新能源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