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压缩腔、可控温的气体增压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为通用设备制造领域以及物理储能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压缩腔、可控温的气体增压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机械制造领域的压缩机大致可以分为容积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和离心式的压缩机,这些压缩机依据自身的特点都各自适用于不同领域。但是在确定压比的情况下,效率都比较低,主要问题在于为了减小压缩耗功,大量的热量被耗散,但是传统的压缩机压缩过程快,散热量有限,导致最终排出的气体温度明显升高,而热量并非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仍需要对高压气体再次冷却达到系统的设计工况。这之中,高压气体的热量耗费了系统的大量能量,最终却仍需要设计冷却器对其进行降温。可见,如果能够控制系统压缩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就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能量损耗。
[0003]为了解决气体加压过程伴随的温度变化问题,前人设计出液体活塞式的气体加压装置。这种装置利用液体与被压缩气体之间的换热,达到降低压缩过程温度升高的目的。但是系统受限于气体换热表面积有限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管以及三根横管,三根横管从上到下依次是控温给水管(44)、集气管(43)和给水总管(47);三根横向布置的管道相互平行并且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集气管(43)和给水总管(47)与所有的竖管(46)相连通,集气管(43)的一端开设进排气连接口(41),给水总管(47)的一端开设给水总管连接口(49),控温给水管(44)则与除最靠近进排气连接口(41)的竖管之外的其他的竖管相连通,控温给水管(44)开设控温给水管连接口(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竖管为平面型排列或围成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介于3
°
到15
°
之间;混合压缩腔竖管的内部装有螺旋片,螺旋片的外径dl与混合压缩腔竖管的内径dh的配合关系为dh
‑
1cm<dl<dh;螺旋片的内径dn与混合压缩腔竖管的内径dh的关系为0.3dh<dn<0.8d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螺旋片上有交错分布的孔洞,相邻的三个孔洞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混合压缩腔的竖管的上下两端有固定点,用于固定螺旋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控温给水管(44)与集气管(43)的连接点位置正对每一根竖管的中心,控温给水管(44)在连接到集气管(4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喷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压缩腔,其特征在于,气体进出口处设置气体温度传感器(42),液体进出口处设置液体温度传感器(48)。7.一种可控温气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气腔(12)、低压气腔(11)、加压泵(21)、第一混合压缩腔(4)、第二混合压缩腔(5)、流动切换装置(6)、蓄水池(7)以及控制中心;第一混合压缩腔(4)和第二混合压缩腔(5)均采用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混合压缩腔;第一混合压缩腔(4)的控温给水管连接口(45)连通给水总管连接口(49),给水总管连接口(49)连通流动切换装置(6);流动切换装置(6)连通加压泵(21)的进出口;进排气连接口(41)分为两路分别连通高压气腔(12)和低压气腔(11);第二混合压缩腔(5)的进排气连接口、控温给水管连接口以及给水总管连接口与第一混合压缩腔(4)连接形式相同;第二混合压缩腔(5)的给水总管连接口至流动切换装置(6)的管路上设置蓄水池,蓄水池(7)的进出口均连通所述管路;加压泵(2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中心的输出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温气体增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然,葛刚强,贺新,李丞宸,张宇飞,令兰宁,王壮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