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43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阳光平台之间影响采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该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楼板以及多个阳光平台,所述阳光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电梯井,所述楼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上,且所述楼板沿所述电梯井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多个所述阳光平台与所述楼板连接,且所述阳光平台可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相邻层所述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甚至消除位于上方的阳光平台对位于下方的阳光平台采光的影响,使建筑的受光面积和观光视角增大,让居住、办公、商务、会展、教育培训、文体、医疗、康养、立体空间种植养殖、拍照、停车等体验更佳。更佳。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0001]本申请是2021年6月5日提交、专利技术名称为“装配式阳光建筑”、申请号为202110627973.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

技术介绍

[0003]阳光塔是一种具有吸引游客作用的高塔,通常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旅游景区,阳光塔的塔身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结构建造,在较高位置设有阳光平台,供游客登上俯瞰景区景色,游客也会在阳光平台上拍照留念。目前类似阳光塔的阳光建筑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是我国大型的阳光塔建筑,其造型美观,功能齐全,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提高游客的接待量,现有的阳光建筑上设有多层阳光平台,但上层的阳光平台是设置在下层阳光平台上方的,因此上层的阳光平台会阻挡住下层阳光平台的采光效果,从而影响游客在下层阳光平台上拍照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用以降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上的上层的阳光平台对下层阳光平台采光效果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楼板以及多个阳光平台,所述阳光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电梯井,所述楼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上,且所述楼板沿所述电梯井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多个所述阳光平台与所述楼板连接,且所述阳光平台可根据阳光照射角度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相邻层所述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设置。
[0007]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每一个所述阳光平台的四周均设有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阳光平台上是否有采光。
[0008]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楼板包括: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以及第三楼板,所述第三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上方,所述第二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与所述第三楼板之间,所述第二楼板沿所述电梯井高度方向设有多层;
[0009]所述阳光平台包括:第一阳光平台、第二阳光平台以及第三阳光平台,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一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二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三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阳光平台与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呈间隔交错设置,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也呈间隔交错设置。
[0010]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三个相邻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
°
,三个相邻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
°
,三个相邻所述第三阳光平
台彼此之间间隔60
°

[0011]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楼板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朝向所述电梯井的方向上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转动设有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第一阳光平台的加强筋。
[0012]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楼板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齿条导轨,所述齿条导轨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在所述齿条导轨上进行滑动;
[0013]所述齿条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朝向所述电梯井的方向上,且所述齿条导轨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电梯井之间。
[0014]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顶壁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齿条在所述齿条导轨上滑动。
[0015]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条的表面连接有第二柔性连接机构,所述第二柔性连接机构背离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阳光平台连接。
[0016]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阳光平台的交界处。
[0017]作为上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还包括:总控制中心,所述总控制中心包含有多条控制线路,每一条所述控制线路单独控制一个所述电机的正反转。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通过设置楼板以及阳光平台,且阳光平台可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使得阳光平台的位置可以进行改变,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又是交错设置,即保证了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具有间隔,同时又利用阳光平台可进行旋转改变位置,根据光线的照射角度便可以调节相邻层的阳光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达到阳光平台受光面积的最大化,降低甚至消除位于上层阳光平台对位于下层阳光平台采光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各阳光平台之间的距离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第二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第一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第三阳光平台的俯视图;
[0034]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第一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0036]10、阳光建筑主体;11、电梯井;20、第一阳光平台;21、第一楼板;22、第一空腔;30、第二阳光平台;31、第二空腔;32、第二楼板;33、齿条;34、电机;35、齿轮;36、齿条导轨;37、基座;38、加强筋;40、第三阳光平台;41、第三楼板;42、第三空腔;50、第四阳光平台;61、第一连接机构;62、第二连接机构;63、第三连接机构;71、第一柔性连接机构;72、第二柔性连接机构;73、第三柔性连接机构;74、第四柔性连接机构;75、第五柔性连接机构;76、第六柔性连接机构;80、第五阳光平台;81、阳光站台;82、第六阳光平台;
[0037]S1、第一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包括:阳光建筑主体、楼板以及多个阳光平台,所述阳光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电梯井,所述楼板环绕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上,且所述楼板沿所述电梯井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多个所述阳光平台与所述楼板连接,且所述阳光平台可根据阳光照射角度沿所述楼板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相邻层所述阳光平台之间呈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阳光平台的四周均设有多个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阳光平台上是否有采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第一楼板、第二楼板以及第三楼板,所述第三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上方,所述第二楼板位于所述第一楼板与所述第三楼板之间,所述第二楼板沿所述电梯井高度方向设有多层;所述阳光平台包括:第一阳光平台、第二阳光平台以及第三阳光平台,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一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二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阳光平台在所述第三楼板的周向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阳光平台与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呈间隔交错设置,相邻层的所述第二阳光平台之间也呈间隔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旋转阳光平台,其特征在于,三个相邻所述第一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
°
,三个相邻所述第二阳光平台彼此之间间隔6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生胡川蒋田蒋荃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