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40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建筑无法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该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住宅区与环岛区通过空中街巷区连接,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住宅单元设置在住宅区上,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住宅单元与环岛区之间往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建筑平台上设置多个住宅单元,空中街巷区实现城市中的“空中四合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

技术介绍

[0002]至今,住房建筑已经走到了第三代电梯房,第三代电梯房又称为“鸟笼式住房”,人们只有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并不是人们最终的理想住房。即使有一个花园阳台,其也会受到层高、采光等限制,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理想居住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既喜欢别墅,但别墅又大多建在人烟荒凉之地;也喜欢四合院胡同的生活气息,但占地面积过大,目前也无法普及。为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的人文要求、绿化要求、生活工作便利以及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亟需提出一种新型建筑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建筑无法满足人类对建筑越来越高要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多层建筑模块,每层所述建筑模块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
[0006]所述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环岛区通过所述空中街巷区连接,所述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所述住宅单元则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所述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所述住宅单元与所述环岛区之间往返。
[0007]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城市建筑还包括:螺旋形车道,所述螺旋形车道为双车道,且所述螺旋形车道上设有多条分支车道,一条所述分支车道与对应的一层所述建筑平台连接,所述分支车道用于供车辆行驶至对应楼层的建筑平台。
[0008]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住宅单元为板式结构,所述住宅单元包括:第一单元住宅和第二单元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相邻且对称设置。
[0009]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包括:第一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一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的第一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住房上的第一跃层庭院,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
°
的夹角。
[0010]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二单元住宅包括:第二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二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的第二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跃层住房上的第二跃层庭院,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
°
的夹角。
[0011]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层住房和所述第二基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二基层庭院之间;所述第一跃层住房和所述第二跃层住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与所述第二跃层庭院之间。
[0012]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层庭院的底部均采用至少能够回填厚度为六十厘米的土壤的下沉板,用于植物的栽种,在所述土壤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植物根部的钢网以及在所述土壤内还设有用于将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向导向至横向生长的导向装置。
[0013]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空中街巷区呈“7”字型,所述环岛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7”形状的拐角处,所述住宅区设置在所述空中街巷区的边缘,所述住宅区、所述环岛区以及所述空中街巷区为一体成型。
[0014]作为上述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空中街巷区包括:三个T字型街巷,所述T字型街巷包括横部和竖部,三个所述T字型街巷的所述竖部背离所述横部的一端交汇在同一区域,构成所述建筑平台的中心。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群,所述建筑群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及建筑群通过在住宅单元上设置庭院,使住宅能够种植植物或者蔬菜,打造属于自己的花园或者菜园,同时绿植能够遮挡紫外线以及净化空气,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又通过在建筑平台上设置多个前述的住宅单元,建筑平台分为了住宅区、空中街巷区以及环岛区,使得人们不用下楼便可以逛街,车辆能够从建筑平台行驶至自家前门停车,也随时可以和邻居一起在同一层建筑平台上聊天玩耍,实现城市中的“四合院”,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的建筑模块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住宅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住宅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建筑模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无土种植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无土种植系统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0025]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0026]1、建筑模块;11、建筑平台;111、空中街巷区;1111、第一T字型街巷;1112、第二T字型街巷;1113、第三T字型街巷;112、环岛区;113、载人电梯;12、住宅单元;121、第一单元住宅;1211、第一基层庭院;1212、第一跃层庭院;1213、第一跃层会客区;122、第二单元住宅;1221、第二基层庭院;1222、第二跃层庭院;1223、第二跃层会客区;
[0027]2、螺旋形车道;21、分支车道;
[0028]3、营养液调配箱;31、营养液箱;32、清水箱;33、搅拌机构;
[0029]4、回流机构;41、回流管;42、回流泵;
[0030]5、雾化机构;51、雾化管;52、雾化器;53、抽水泵;
[0031]6、雾化池;7、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包括多层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建筑模块包括:建筑平台和多个带有私家庭院的住宅单元;所述建筑平台包括:住宅区、环岛区以及空中街巷区,所述住宅区与所述环岛区通过所述空中街巷区连接,所述环岛区用于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所述住宅单元则设置在所述住宅区上,所述空中街巷区用于人们在所述住宅单元与所述环岛区之间往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建筑还包括:螺旋形车道,所述螺旋形车道为双车道,且所述螺旋形车道上设有多条分支车道,一条所述分支车道与对应的一层所述建筑平台连接,所述分支车道用于供车辆行驶至对应楼层的建筑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单元为板式结构,所述住宅单元包括:第一单元住宅和第二单元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相邻且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一单元住宅包括:第一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一跃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住房上的第一基层庭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跃层住房上的第一跃层庭院,所述第一基层庭院与所述第一跃层庭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90
°
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立体园林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住宅为跃层式住宅,所述第二单元住宅包括:第二基层住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住房上方的第二跃层住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生胡川蒋田蒋荃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