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北大学专利>正文

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37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和硼砂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Ⅰ;步骤二、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具体涉及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伤口细菌感染的常见表现包括局部红肿、皮温升高、伴有一定的疼痛或肿胀感,严重的会呈现跳跃性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睡眠等。伤口细菌感染严重延迟愈合过程,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败血症,毒血症,引起感染性的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0003]伤口愈合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止血、炎症、增生和重塑。受伤之后,皮肤表皮屏障破裂,受伤部位成为细菌生长和感染的温床,破坏愈合过程。为控制感染,现在最普遍的技术是引入抗生素或者其他杀菌剂(例如:银纳米粒子)进入敷料,然而,这些制剂释放到伤口环境中会使得患者产生细菌耐药性或者重金属中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抗生素的滥用。此外,这些技术的使用时间有限,在所有杀菌剂完全释放时,敷料依然无可避免地成为细菌繁殖的乐园。
[0004]即使有很多发炎因感染而起,炎症阶段的炎性反应也并非与感染完全等同,发炎是生物体对病原体之反应之一,抑制炎症反应主要应用非类固醇抗发炎剂(例如:阿司匹林)和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人体耐药性问题。
[0005]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有效针对细菌感染型伤口的敷料,带正电的阳离子聚合物可以造成膜的破坏和细菌的死亡,目前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如何在优化水凝胶敷料杀菌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水凝胶敷料的粘合和透光度,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含有聚乙烯醇和硼砂的混合溶液Ⅰ以及由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混合得到的聚离子液体溶液Ⅱ混合循环低温冷冻,制备得到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具有透光率高、阻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优异、良好的皮肤粘合自愈性能、对细菌感染型伤口的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特点,可以有效保湿和吸收渗液,同时方便直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避免繁杂治疗护理程序。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聚乙烯醇和硼砂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Ⅰ;
[0009]步骤二、将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Ⅱ;
[0010]步骤三、向步骤二所述混合溶液Ⅱ中通入氮气5min~40min;
[0011]步骤四、将步骤三通入氮气后混合溶液Ⅱ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离子液体溶液Ⅱ;
[0012]步骤五、将步骤一所述混合溶液Ⅰ与步骤四所述聚离子液体溶液Ⅱ混和,得到敷料预备液;
[0013]步骤六、将步骤五所述敷料预备液倒入模具,进行循环低温冷冻处理,得到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
[0014]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混合溶液Ⅰ中,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硼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步骤一中聚乙烯醇和硼砂的溶解温度为 70℃~100℃。
[0015]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聚乙烯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0~150000。
[0016]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所述混合溶液Ⅱ中,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0%,过硫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9%。
[0017]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00℃,时间为20min~100min。
[0018]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混合溶液Ⅰ和聚离子液体溶液Ⅱ的体积比为4:1。
[0019]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循环低温冷冻处理的处理次数为2次~5次,每次循环低温冷冻处理均包括低温冷冻和解冻,低温冷冻的温度为

20℃~

80℃,时间为2h~40h,解冻的温度为20℃~40℃,时间为2h~10h。
[0020]上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还包括在进行循环低温冷冻之前,将装有敷料预备液的模具于室温条件下静置5min~40min。
[0021]本专利技术包括由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混合得到聚离子液体溶液Ⅱ的反应过程,基于自由基聚合,由含不饱和双键的离子液体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通过打开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在分子间进行重复多次的加成反应,使链增长,生成聚离子液体溶液Ⅱ,反应方程式为:
[0022][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含有聚乙烯醇和硼砂的混合溶液Ⅰ以及由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混合得到的聚离子液体溶液Ⅱ混合循环低温冷冻,制备得到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具有透光率高、阻菌性能和抗炎性能优异、良好的皮肤粘合自愈性能、对细菌感染型伤口的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特点,可以有效保湿和吸收渗液,同时方便直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避免繁杂治疗护理程序。
[0025]2、本专利技术中包括制备聚乙烯醇和硼砂的混合溶液Ⅰ,硼砂作为聚乙烯醇的交联剂,形成具有比非共价键更稳定的可逆动态共价键—硼酸酯键,给敷料提供良好温度响应性和自愈合性能。
[0026]3、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包括由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混合得到的聚离子液体溶液Ⅱ,离子液体(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作为聚合单体和非释放性抗菌消炎材料,可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避免伤口二次感染,有利于伤口的抗菌消炎和愈合,同时,咪唑阳离子与硼酸脂键中的硼酸根阴离子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材料机械性能和自愈合性能,此外,咪唑阳离子的高空间位阻可降低结晶度,限制微域形成,赋予敷料高透光性。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8][0029]图1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敷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0030]图2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敷料的扫描电镜图。
[0031]图3为实施例1的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拉伸应力示意图。
[0032]图4为实施例1的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压缩应力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和硼砂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Ⅰ;步骤二、将1

乙烯基
‑3‑
丁基咪唑溴盐和过硫酸铵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步骤三、向步骤二所述混合溶液Ⅱ中通入氮气5min~40min;步骤四、将步骤三通入氮气后混合溶液Ⅱ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离子液体溶液Ⅱ;步骤五、将步骤一所述混合溶液Ⅰ与步骤四所述聚离子液体溶液Ⅱ混和,得到敷料预备液;步骤六、将步骤五所述敷料预备液倒入模具,进行循环低温冷冻处理,得到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混合溶液Ⅰ中,聚乙烯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20%,硼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步骤一中聚乙烯醇和硼砂的溶解温度为70℃~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聚乙烯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0~15000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菌感染型伤口治疗用可视化抗菌抗炎敷料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晨辉范代娣刘斌傅容湛邓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