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平移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28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25
一种电路包含第一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MN1)具有第一控制输入以及第一及第二电流端子。所述第二晶体管(MN2)具有第二控制输入以及第三及第四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晶体管(MP1)具有第三控制输入以及第五及第六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五电流端子经耦合到电源电压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MP2)具有第四控制输入以及第七及第八电流端子。所述第四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七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电源电压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MN5)具有第五控制输入以及第九及第十电流端子。所述第五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控制输入,且所述第十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流端子。端子。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压电平移位器

技术介绍

[0001]电压电平移位器(或简称“电平移位器”)是将信号从一个电压域转化到另一电压域的电路。输出信号的电压可大于或小于输入信号的电压。例如,当已根据与电路本身的电源电压域不同的特定电压域生成到电路的输入信号时,可使用电平移位器。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通常使其源极连接到接地电势。如此,接通NMOS装置只需要超过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栅极电压,且在栅极电压低于阈值、更接近接地的情况下关断NMOS装置。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通常使其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如此,关断PMOS装置需要更接近电源电压的栅极电压(即,在晶体管的电源电压的阈值电压内)。在电平移位器中,接通及关断NMOS装置的电压电平因此将不同于接通及关断PMOS装置的电压电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2]在一个实例中,一种电路包含第一到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控制输入以及第一及第二电流端子。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二控制输入以及第三及第四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三控制输入以及第五及第六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控制输入以及第一及第二电流端子;第二晶体管,其具有第二控制输入以及第三及第四电流端子;第三晶体管,其具有第三控制输入以及第五及第六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五电流端子经耦合到电源电压节点;第四晶体管,其具有第四控制输入以及第七及第八电流端子,所述第四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七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电源电压节点;及第五晶体管,其具有第五控制输入以及第九及第十电流端子,所述第五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控制输入,且所述第十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流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六晶体管,其具有第六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一及第十二电流端子,所述第六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二控制输入,且所述第十二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四电流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七晶体管,其具有第七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三及第十四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三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二及第四电流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六晶体管,其具有第六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一及第十二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一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二及第四电流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六晶体管,其具有第六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一及第十二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一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六电流端子,且所述第十二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七晶体管,其具有第七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三及第十四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三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八电流端子,且所述第十四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包括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且所述第六及第七晶体管包括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六晶体管,其具有第六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一及第十二电流端子,所述第六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二控制输入,且所述第十二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四电流端子;第七晶体管,其具有第七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三及第十四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三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六电流端子,且所述第十四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及第八晶体管,其具有第八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五及第十六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五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八电流端子,且所述第十六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9.一种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控制输入以及第一及第二电流端子;第二晶体管,其具有第二控制输入以及第三及第四电流端子;第三晶体管,其具有第三控制输入以及第五及第六电流端子,所述第三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五电流端子经耦合到电源电压节点;第四晶体管,其具有第四控制输入以及第七及第八电流端子,所述第四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且所述第七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电源电压节点;及第五晶体管,其具有第五控制输入以及第九及第十电流端子,所述第五控制输入经耦
合到所述电路的输出节点;及第六晶体管,其具有第六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一及第十二电流端子,所述第六控制输入经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流端子,所述第十一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十电流端子,且所述第十二电流端子经耦合到所述第三电流端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第七晶体管,其具有第七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三及第十四电流端子,所述第五控制输入经配置以接收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是所述电路的所述输出节点上的信号的逻辑逆;及第八晶体管,其具有第八控制输入以及第十五及第十六电流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仪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