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04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原材料,步骤2、制备路基填筑用料,步骤3、路基开挖,步骤4、摊铺和碾压,步骤5、铺设钢塑格栅,步骤6、洒水,步骤7、浇筑沥青。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利用建筑垃圾填充骨料对路基进行填筑,解决了建筑垃圾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并为路基填筑的材料和方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工程
,特别涉及到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市政建设、旧城改造动拆迁及水泥混凝士道路改建等产生的废弃建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每年城市建筑垃圾的数量在5千万吨以上,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废砖、砂浆、混凝土,及砖混类建筑垃圾,由于这类建筑垃圾的组分不一,机械性能差,不可以直接作为道路材料,又由于建筑垃圾不可燃烧,所以建筑垃圾都被以填埋、堆放等手段处理,这些处理方式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消耗大量的处理资金,而且污染环境。同时,道路基层材料中大量应用的材料来源于天然石矿,这些材料的过度开采和提取,不对仅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因此,利用城市中大量的砖混类建筑垃圾,制备道路基层材料,变废为宝,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不仅节约了垃圾填埋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降低了路面基层材料的成本。
[0003]建筑垃圾的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不同于传统的骨料,如强度、耐久性、水稳性,传统的骨料应用方法不适用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不仅无法保障工程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非常需要新的一种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当下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严重过剩和应用不成熟问题,结合建筑垃圾优良的力学及工程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使建筑垃圾得到了回收再利用。/>[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原材料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9mm~15mm、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5mm~9mm;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小于5mm;步骤2、制备路基填筑用料按照比例选取各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均匀和其他原料按照进行拌和得到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路基填筑用料;先放入颗粒尺寸为9mm~15mm和5mm~9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然后放入颗粒尺寸小于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其他材料,并分别依次搅拌均匀,得到均匀分布的路基填筑用料;步骤3、路基开挖清理地表垃圾,平整路面,开挖原路基内的土,在路基边缘处修整出台阶;步骤4、摊铺和碾压
首先画好方格网,然后进行摊铺并逐层振捣、整平、抹面;步骤5、铺设钢塑格栅每两层路基填筑用料之间铺设钢塑土工格栅,如果只有一层则在浇筑沥青之前铺设钢塑格栅,相邻的两幅钢塑格栅之间需要搭接;步骤6、洒水路基填筑碾压结束后应立即洒水,要求碾压成型后的路基面层保持湿润状态,严禁车辆通行,洒水量一般控制在3~5kg/m2较适量;步骤7、浇筑沥青完成以上步骤即可进行沥青的浇筑,分三层浇筑,每层4cm。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抽取样品分别进行强度试验,将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分别堆放在仓库中。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路基填筑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灰1.0份,除尘灰0.75~2.0份,粉煤灰1.5~3.0份,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25~12.0份,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12.75~18.0份,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8~11.5份,石膏粉2份,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份,元明粉1份,淀粉醚0.5份,硅酸溶胶0.5份。
[0008]优选的,所述路基填筑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灰1.0份,除尘灰1.0~1.5份,粉煤灰2.5~3.0份,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粗骨料17.0份,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1.5~11.8份,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13.8份,石膏粉1.5份,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5份,元明粉1份,淀粉醚0.5份,硅酸溶胶1份;石膏粉1份,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份,元明粉1.5份,淀粉醚1.5份,硅酸溶胶0.7份。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每个台阶的高度为20~50cm和宽度为40~75cm。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路基每层摊铺严格执行“画格上料”,在摊铺前用石灰线撒出方格网,确定的方格网大小为8m*8m、10m*10m、12m*12m三种,自卸车卸土时优先采用倒退上料的方式,采用多层摊铺逐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每层的虚铺厚度为20~35cm,超过一次摊铺的最大厚度时,应分两次摊铺和碾压,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min,下层厚度约大于上层,且下层厚度为3/5,每层摊铺完成后需要机械整平并碾压,碾压次数为5~12次,每次摊铺、振捣、整平、抹面应连续施工,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钢塑格栅的搭接长度为15~20cm,搭接处用U形钉或联接件牢固。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所述路基填筑用料碾压完成后需要采用洒水车对含水量不足的部分继续补水,对含水量超标的部分进行晾晒,尽可能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碾压,保证含水量在10~15%。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摊铺速度为0.6~1.0m/min,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则启动摊铺机平板的加热系统,环境温度低于8℃时则同时使用氧焊协助加热熨平板。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能有效解决建筑垃圾污染,改善环境,减少因处理建筑垃圾的资金投入,同时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
[0015](2)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固体废料如砖渣、碎石、混凝土块等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冻胀性和抗收缩性,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水稳定性好,施工方便,能够满足路基填筑的施
工质量要求。
[0016](3)采用建筑垃圾骨料回填料处理的路基路面,无需其它处理的情况下,解决了建筑垃圾再利用的这一难题,从而给城市环保、城市用地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整治建筑垃圾探索一条有效路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路基边缘台阶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8m*8m方格网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10m*10m方格网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12m*12m方格网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塑格栅搭接图;注释:1为u钉;图7为本专利技术沥青浇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原材料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9mm~15mm、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5mm~9mm;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小于5mm;步骤2、制备路基填筑用料按照比例选取各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均匀和其他原料按照进行拌和得到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路基填筑用料;先放入颗粒尺寸为9mm~15mm和5mm~9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然后放入颗粒尺寸小于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步骤1、选择原材料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9mm~15mm、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5mm~9mm;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颗粒尺寸小于5mm;步骤2、制备路基填筑用料按照比例选取各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均匀和其他原料按照进行拌和得到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路基填筑用料;先放入颗粒尺寸为9mm~15mm和5mm~9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然后放入颗粒尺寸小于5mm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其他材料,并分别依次搅拌均匀,得到均匀分布的路基填筑用料;步骤3、路基开挖清理地表垃圾,平整路面,开挖原路基内的土,在路基边缘处修整出台阶;步骤4、摊铺和碾压首先画好方格网,然后进行摊铺并逐层振捣、整平、抹面;步骤5、铺设钢塑格栅每两层路基填筑用料之间铺设钢塑土工格栅,如果只有一层则在浇筑沥青之前铺设钢塑格栅,相邻的两幅钢塑格栅之间需要搭接;步骤6、洒水路基填筑碾压结束后应立即洒水,要求碾压成型后的路基面层保持湿润状态,严禁车辆通行,洒水量一般控制在3~5kg/m2较适量;步骤7、浇筑沥青完成以上步骤即可进行沥青的浇筑,分三层浇筑,每层4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抽取样品分别进行强度试验,将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分别堆放在仓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路基填充骨料的应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路基填筑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灰1.0份,除尘灰0.75~2.0份,粉煤灰1.5~3.0份,第一级别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25~12.0份,第二级别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12.75~18.0份,第三级别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8~11.5份,石膏粉2份,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钠1份,元明粉1份,淀粉醚0.5份,硅酸溶胶0.5份;优选地,所述路基填筑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标张杰施振跃于江松高天罡王成龙李海刚魏玉强王志康于松坤沈丽伟丁一马文亮徐春辉赵新越李越李中莹高阳林雪王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李欣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