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85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2),前玻璃基板(1)的内侧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条状的X电极(3)和Y电极(4),X电极(3)为直线电极,Y电极(4)的侧边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5),且相邻Y电极(4)的侧边上朝向相对突起(5)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交错,X电极(3)和Y电极(4)上覆盖有介质层(6),介质层(6)表面及未被介质层(6)覆盖的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上覆盖有荧光粉层(12),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1)与后玻璃基板(2)封接固定,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其特征在于:所有X电极(3)和Y电极(4)之间的放电分成交替发生的两组,两组交替放电区域之间具有很小的非发光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器和照明光源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荧光灯,特别涉及一 种可用作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和普通照明光源的平面荧光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LCD)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信息容量的平板液晶显示器一般 为透射型,需要在液晶板后配置光源来实现显示。目前平板液晶显示器普遍 采用的背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其优点是光效和亮度高,而其缺 点是点亮后达到饱和亮度时间长,点火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和寿命较短,为使 显示器亮度均匀还需配置反光板导光板、扩散板和棱镜板等部件,使灯管 的亮度损失较大,并且由于其需要汞蒸气作为工作气体,CCFL的生产和废 弃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目前世'界上正在开发各种新型光源以取代 CCFL,主要有电致发光(EL)板、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板和平面荧光灯等,其中平面荧光灯由于可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 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而备受重视。另外,平面荧光灯还可用作普通照明光 源,如吸顶灯、吊灯和壁灯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平面荧光灯按电极结构不同, 主要可分为沿面放电型和对向放电型两大 类,目前的应用以沿面放电型为主。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平面荧光 灯结构示意图。它由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2.组成,前玻璃基板1的内 侧面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配置有两组电极——阴极和阳极, 阴极即X电极3;阳极即Y电极4, X电极3和Y电极4上覆盖有介质层6, 介质层6表面及未被介质层6覆盖的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上覆盖一层反射层11,反射层11上覆盖荧光粉层12,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2间由支 撑柱13来保持一定的距离,两块基板对位后,周边用低熔点玻璃14将它们 封接在一起,内部充入惰性气体。每条发光行包括三条平行电极,中间的一 条是Y电极4,'其两侧边以一定的间距排列着许多小突起5,两侧边突起5 的位置相互交错,Y电极4两侧的两条电极是X电极3,所有X电极3都连 接到一条引出电极7,所有Y电极4都连接到另一条引出电极8,发光板采 用单极性脉冲驱动。工作时,在适当的电压脉冲作用下,在Y电极4的突起 5和对应的X龟极3之间产生辉光放电,并且此微放电从Y电极4的突起5 向X电极3展开成三角形,三角形放电区16产生的紫外辐射激发荧光粉发 出白色光。整个灯的发光面均匀地分布着几十个甚至几千个三角形的发光 区,使亮度均匀性达到80%左右。阴极小突起的存在一方.面减小了阴极与阳 极间的距离,另」方面存在尖端效应,增加了电极间的场强,并且有助于防 止微放电收縮成一条细细的电弧(即正柱收縮)。此结构的平面荧光灯为防 止相邻放电发光行之间发生相互干扰,相邻发光行之间存在较宽的矩形非放 电区18,并且为避免微放电不稳定,阴极上相邻突起不能靠得太近,因此, 在相邻两个微放电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区域的梯形非放电区17,致使荧光灯的 亮度及亮度均匀性不够高,同时,相邻两个微放电区之间非发光区的面积会 随着放电间隙的加大而增大,在保证稳定、均匀方i电的条件下,必然限制了 放电间隙的大小.,导致发光效率难以提高。目前,除上述平面灯结构外,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带有电极突起的沿面放 电型平面灯结构。这些结构的平面荧光灯有以下缺点(1)为防止相邻放电发光行之间发生相互干扰,相邻发光行之间存在 较宽的非发光区,同时,为避免微放电不稳定,阴极上相邻突起不能靠得太 近,因此,在相邻两个微放电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区域的非发光区,致使荧光 灯的亮度均匀性最高只能达到80%,作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源使用时仍需外加几层散射片,以使亮度均匀性达到90%以上,但这会降低背光源的亮度。(2)相邻两个微放电区之间非发光区的面积会随着放电间隙的加大而 增大,在保证稳定、均匀放电的条件下,必然限制了放电间隙的大小,导致 发光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平面荧光灯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平面荧光灯.,它能够增加平面荧光灯的亮度,改善亮度均匀性。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思是采用相邻发光行的交替放电,在不影响微放电稳 定性的情况下,可增加微放电区的分布密度,利用两组交替放电区域的拼接, 提高平面荧光灯的亮度和亮度均匀性,并增大放电间隙以提高发光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前玻璃基板的内侧面 覆盖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条状的X电极和Y电极,X电极为直线电极,Y电极的侧边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且相邻Y电极 的侧边上朝向相对突起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交错,X电极和Y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介质层表面及未被介质层覆盖的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覆盖有 荧光粉层,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与后玻璃基板封接固定,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其特征在于所有X电极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分成交替发生的两组,.两组交替放电区域之间具有很小的非发光 区。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是以下几种-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封接固定在一起的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前 玻璃基板的内侧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两组电极,即 X 电极和 Y 电极,电极的排列方式为XiYuY!,2X2Y2,!Y2,2X3YwY3,2……X^Yn.uYn.^Xn,.其中,n为自然数,Y电极的一条侧边上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X电极和Y电极上覆盖有介质层,介质层表面及未被介质层覆盖的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覆盖有荧光粉 层,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与后玻璃基板间的空间充入惰性气体,X电极和Y电极分别从基板的两端引出,其中所有 Xi电极(i为奇数)与一条引出电极相连,每条Xj电极(j为偶数)则分别 引出到分离的引出端子,各个引出端子用外部线路连接在一起,Yu电极(i 为奇数)、Yj,2电极(j为偶数)与第二条引出电极相连,而Yi,2与Yi+u (i 为奇数)引出到分离引出端子中的同一.个引出端子上,各个引出端子用外部 线路连接在一起。平面荧光灯工作时,在各个电极上施加相应的电压波形, 使放电在不同的X与Y电极对间交替进行,即在一个时间段,电极Xj与Yi,2 (i '为奇数)、Yjj与Xj+1 (j为偶数)间发生放电,在下一个时间段,电极 Xi与Yi,2 (i为偶数)、Yj,,与Xjw (j为奇数)间发生放电,如此交替往复循 环。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封接固定在一起的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前 玻璃基板的内侧面配置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两组电 极X电.极和Y电极,电极的排列方式为Xo,2YiXi,2X2,iY2X2,2X3,iY3X3,2......Xn-i,iYn」Xn-i,2Xn,iYnXn+i,1, 其中,n为自然数,Y电极的两个侧边均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X电极和Y电极上覆盖 有介质层,介质层表面及未被介质层覆盖的后玻璃基板的内侧面上覆盖有荧 光粉层,前、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与后玻璃基板间的空 间充入惰性气体,所有Xu电极、Xi,2电极和Yi电极(i为奇数)从基板的一端引出,所有Xij电极、Xi,2电极和Yi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2),前玻璃基板(1)的内侧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条状的X电极(3)和Y电极(4),X电极(3)为直线电极,Y电极(4)的侧边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5),且相邻Y电极(4)的侧边上朝向相对突起(5)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交错,X电极(3)和Y电极(4)上覆盖有介质层(6),介质层(6)表面及未被介质层(6)覆盖的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上覆盖有荧光粉层(12),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1)与后玻璃基板(2)封接固定,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其特征在于:所有X电极(3)和Y电极(4)之间的放电分成交替发生的两组,两组交替放电区域之间具有很小的非发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荧光灯,包括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2),前玻璃基板(1)的内侧面覆盖有荧光粉层,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平行配置有条状的X电极(3)和Y电极(4),X电极(3)为直线电极,Y电极(4)的侧边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5),且相邻Y电极(4)的侧边上朝向相对突起(5)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互交错,X电极(3)和Y电极(4)上覆盖有介质层(6),介质层(6)表面及未被介质层(6)覆盖的后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上覆盖有荧光粉层(12),前玻璃基板和后玻璃基板间配置有支撑柱,前玻璃基板(1)与后玻璃基板(2)封接固定,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其特征在于所有X电极(3)和Y电极(4)之间的放电分成交替发生的两组,两组交替放电区域之间具有很小的非发光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X电极(3)和Y电极(4)的排列方式为X,YuY,,2X2Y2,,Y2,2X3Y3,,Y3,2......Xn-iYnnYn-^Xn,其中,n为自然数,Y电极(4)的一条侧边上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5), 在各个电极上施加相应的电压波形,使放电在不同的X与Y电极对间交替 进行,即在一个时间段,电极Xi与Yi,2、 Yj,i与Xj+间发生放电,其中,i 为奇数,j为偶数,在下一个时间段,电极Xj与Yi,2、 Yj,,与Xj+J司发生放电, 其中,i为偶数,j为奇数,如此交替往复循环。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X电极d)和 Y电极(4)的排.列方式为XQ,2Y1X1,2X2,1Y2X2,2X3,1Y3X3,2...,..Xn.uYn-,X2Xn,,YnXn+w,其中,n为自然数,Y电极(4)的两个侧边均设置具有一定间距的突起(5),在各个电极上施加相应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波徐伟军丁兴隆唐李晟郑德修刘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