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75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窗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包括:步骤1,将微孔聚氨酯颗粒和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醚中搅拌均匀,形成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均匀涂覆在织物面料表面并烘干,得到预制镀膜面料;步骤3,将三氯甲基硅烷、活性炭细粉加入至乙醚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镀膜液;步骤4,将四氢呋喃均匀涂覆在镀膜面料表面,然后将第二镀膜液喷涂形成第二液膜,得到二次镀膜面料;步骤5,将二次镀膜面料恒温静置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窗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

技术介绍

[0002]窗帘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它不但有遮蔽作用保护人们的隐私,还可以遮阳、遮光、遮热。目前的窗帘一般由整块布制成,装上挂钩固定在窗户上方的滑杆或者滑道上就能使用,一般的窗帘具有防水、遮光的效果外,同时在透明塑胶布上所设的网状物能够令塑胶布具有较佳的结构性、耐用度强、使用寿命长久,而得以较耐风吹日晒雨淋。但是,目前窗帘的紫外防护性较差,无法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解决了现有窗帘的缺陷,利用活性炭的自身微孔结构与不透明特性,提升了整体的不透光性,同时三氯甲基硅烷配合面料形成大框架与连接小框架的固定结构,保证整体的稳固性。
[0004]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将微孔聚氨酯颗粒和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醚中搅拌均匀,形成悬浊液;所述微孔聚氨酯颗粒为微米级颗粒,且粒径为400

800μm,所述微孔聚氨酯颗粒与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1

2,所述乙基纤维素在乙醚中的浓度为300

600g/L,搅拌速度为1000

2000r/min;
[0007]步骤2,将悬浊液均匀涂覆在织物面料表面并烘干,得到预制镀膜面料,所述悬浊液的涂覆量是20

40mL/cm2,烘干温度为40

50℃,所述均匀涂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层层镀膜;
[0008]步骤3,将三氯甲基硅烷、活性炭细粉加入至乙醚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镀膜液,所述三氯甲基硅烷在乙醚中的浓度为30

50g/L,所述活性炭细粉的浓度为100

200g/L,所述搅拌速度为100

200r/min;
[0009]步骤4,将四氢呋喃均匀涂覆在镀膜面料表面,然后将第二镀膜液喷涂形成第二液膜,得到二次镀膜面料;所述四氢呋喃的涂覆量是1

2mL/cm2,所述第二镀膜液的涂覆总量是20

50mL/cm2,且该喷涂采用多次喷涂,每次喷涂量是2

5mL/cm2,每次喷涂后以50

70℃静置烘干;
[0010]步骤5,将二次镀膜面料恒温静置2

4h,然后浸泡洗涤并烘干,得到窗帘,所述恒温静置的氛围为水蒸气与氮气混合氛围,且水蒸气体积占比为8

10%,恒温静置的温度为100

120℃;所述浸泡采用无水乙醇,洗涤采用超声洗涤,洗涤温度为30

50℃,超声频率为50

90kHz,烘干温度为120

150℃。
[0011]活性炭均具有良好的微孔特性,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够将气体吸附,但是活性炭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抗菌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多活性炭进行
改性处理,所述活性炭采用二氧化钛改性活性炭细粉,所述二氧化钛改性活性炭细粉的制备方法,包括:a1,将异丙醇钛加入至异丙醇内持续搅拌,形成钛醇液,所述钛醇液中的异丙醇钛的浓度为100

200g/L;a2,将活性炭细粉加入至钛醇液中持续搅拌,然后湿法球磨处理2

3h,得到浆料;所述活性炭细粉的浓度为300

400g/L,湿法球磨的压力为0.9

1.2MPa,温度为10

20℃;a3,将浆料过滤并烘干,得到细粉料,然后恒温静置2

4h,二次烘干得到二氧化钛改性活性炭细粉,所述烘干的温度为90

100℃,所述恒温静置的温度为90

100℃,静置氛围是氮气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9

11:1,所述二次烘干的温度为100

120℃。
[0012]为保证上述织物面料形成稳定的吸附性,所述织物面料采用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棉纤维混纺多孔织物;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棉纤维的质量比为30

40:30

50:20

30,且所述织物面料的混纺方法,包括,b1,将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乙基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混编形成单丝,其中,乙基纤维素纤维的棉纤维质量的30

50%;b2,将单丝纺织形成织物坯布,然后将织物坯布浸泡至无水乙醇中搅拌20

40min,取出后烘干,得到多孔织物。多孔结构的织物能够形成孔隙结构,确保微孔聚氨酯以及三氯甲基硅烷进入至面料单丝内,为后续镀膜提高粘结性,同时四氢呋喃的形成溶胀结构时喷雾效果更佳,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内外固定结构,提升镀膜层与面料间的稳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窗帘。
[0014]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窗帘的缺陷,利用活性炭的自身微孔结构与不透明特性,提升了整体的不透光性,同时三氯甲基硅烷配合面料形成大框架与连接小框架的固定结构,保证整体的稳固性。
[0016]2.本专利技术利用四氢呋喃形成溶胀体系,配合四氢呋喃对三氯甲基硅烷和乙基纤维素的溶解性,形成互渗结构,同时在产品结构中,三氯甲基硅烷作为锚定渗透结构将活性炭膜层与织物面料稳定连接,降低脱膜的问题。
[0017]3.本专利技术利用甲基三氯硅烷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将活性炭分离均匀固定,形成层层铺设的活性炭体系,同时活性炭细粉作为填料的同时,自身的多孔体系确保三维立体结构的透气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
[0021]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0022]步骤1,将微孔聚氨酯颗粒和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醚中搅拌均匀,形成悬浊液;所述微孔聚氨酯颗粒为微米级颗粒,且粒径为400μm,所述微孔聚氨酯颗粒与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1,所述乙基纤维素在乙醚中的浓度为300g/L,搅拌速度为1000r/min;
[0023]步骤2,将悬浊液均匀涂覆在织物面料表面并烘干,得到预制镀膜面料,所述悬浊液的涂覆量是20mL/cm2,烘干温度为40℃,所述均匀涂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层层镀膜;
[0024]步骤3,将三氯甲基硅烷、活性炭细粉加入至乙醚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镀膜液,所
述三氯甲基硅烷在乙醚中的浓度为30g/L,所述活性炭细粉的浓度为100g/L,所述搅拌速度为100r/min;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微孔聚氨酯颗粒和乙基纤维素加入至无水乙醚中搅拌均匀,形成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均匀涂覆在织物面料表面并烘干,得到预制镀膜面料;步骤3,将三氯甲基硅烷、活性炭细粉加入至乙醚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镀膜液;步骤4,将四氢呋喃均匀涂覆在镀膜面料表面,然后将第二镀膜液喷涂形成第二液膜,得到二次镀膜面料;步骤5,将二次镀膜面料恒温静置2

4h,然后浸泡洗涤并烘干,得到窗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微孔聚氨酯颗粒为微米级颗粒,且粒径为400

800μm,所述微孔聚氨酯颗粒与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1

2,所述乙基纤维素在乙醚中的浓度为300

600g/L,搅拌速度为1000

2000r/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悬浊液的涂覆量是20

40mL/cm2,烘干温度为40

50℃,所述均匀涂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层层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织物面料采用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棉纤维混纺多孔织物;涤纶纤维、锦纶纤维、棉纤维的质量比为30

40:30

50:20

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的耐热型窗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面料的混纺方法,包括,b1,将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乙基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混编形成单丝,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海张杰伍小红倪海峰杜亮毛新建王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漫时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