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颗粒存放
,具体为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3]石墨烯颗粒在进行存放时需要低温低氧环境,现有的传统石墨烯颗粒进行低氧低温环境存放时,需要打开箱门敞口操作,后续再频繁进行低氧低温环境处理,不能根据每一层石墨烯颗粒的情况单独进行低氧低温环境处理,操作过程繁琐,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石墨烯颗粒进行低氧低温环境存放时,需要打开箱门敞口操作,后续再频繁进行低氧低温环境处理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造粒、干燥:在高压环境下,将干燥后的石墨烯溶液和乙醇按照3:1的质量比混合,并高速搅拌,通过高速搅拌离心破碎对石墨烯直接造粒,得到不规则的石墨烯初生级颗粒,造粒后所得到的石墨烯颗粒在80℃的水浴条件下干燥1.5h;步骤二、石墨烯颗粒存放:将初步干燥后的石墨烯颗粒利用存放设备进行低氧和低温的环境存放,并且存放设备将石墨烯颗粒平铺依次存放,根据石墨烯颗粒的存放情况单独进行处理,需要使用时打开存放设备取出石墨烯颗粒即可;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的存放设备,包括存放箱(1)、连通固定在存放箱(1)表面一侧的进料管(2)和密封铰接在存放箱(1)表面两侧的箱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箱(1)的内部分隔形成若干个腔体,且若干个腔体内壁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升温件(4)和降温件(5),所述存放箱(1)的内部固定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部固定有空心套(7),且空心套(7)的顶端转动有存放板(10),所述存放板(10)与存放箱(1)之间设置有分离式控制机构(8),且存放板(10)上设置有平铺机构(9);所述分离式控制机构(8)包括贯穿开设在存放板(10)上的通孔(81),所述存放板(10)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折杆(82),两个所述折杆(82)之间固定有衔接套(83),所述衔接套(83)的顶部固定有可伸缩弹性套筒(84),所述可伸缩弹性套筒(84)延伸至通孔(81)的内部并与通孔(81)平齐,所述可伸缩弹性套筒(84)的顶面固定有若干个弹性橡胶皮(85),且若干个弹性橡胶皮(85)之间形成完整圆面与可伸缩弹性套筒(84)的顶面适配,所述存放箱(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架(86),两个所述支撑架(86)之间固定有横板(87),所述横板(8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88),所述第一电机(8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轴(810)并延伸至横板(87)的外部,所述转轴(810)的底端固定有液压杆(811),且液压杆(811)与衔接套(83)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89),所述存放箱(1)的顶部嵌入式固定有密封圈(812),且密封圈(812)的内表面与液压杆(81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限位组件(89)包括贯穿开设在衔接套(83)内壁一侧的移动槽(891),所述衔接套(83)的内壁且与移动槽(891)之间连通开设有弧形槽(892),所述衔接套(83)的内壁且与弧形槽(892)之间连通开设有卡槽(893),所述液压杆(811)表面的下方固定有卡块(894),且卡块(894)的外表面均与移动槽(891)、弧形槽(892)和卡槽(893)的内表面相适配,所述可伸缩弹性套筒(84)与底板(6)之间设置有防落料组件(8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颗粒的存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落料组件(895)包括固定在底板(6)顶部一侧的电源(895
‑
1),所述底板(6)的顶部且位于可伸缩弹性套筒(84)的正下方固定有第一磁性环(895
‑
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