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55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6
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包括:一、配制Ni、Co、Mn、乙酸的混合溶液,并配制Ni、Co、Mn的盐溶液;配制第一沉淀剂、第二沉淀剂、第一络合剂、第二络合剂;二、向反应釜中加入第二沉淀剂、纯水和第二络合剂配成底液;控制底液pH值为11.20~11.80,氨浓度为0.15~0.55mol/L,温度45~75℃;三、保持反应釜搅拌,将混合溶液、第一沉淀剂及第一络合剂通入液体混合装置中进行快速反应;将盐溶液、第二沉淀剂及第二络合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pH值保持11.20~11.80,温度45~75℃,合成釜转速80~200 r/min;四、将共沉淀产物经过压滤、洗涤、干燥得到小粒径的三元前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大容积反应釜连续制备出小粒径三元前躯体的目标。的目标。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元正极材料是制作锂电池的关键性材料之一,而三元前驱体则是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上游材料。随着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三元前驱体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0003]目前,工业生产中多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前驱体,该方法相对简单,重现性好,适合大规模制备。然而,随着反应釜容积的增大,其搅拌能力逐渐变弱,很难将三元前驱体小颗粒打散,打到较小的粒度,特别是当反应釜的容积达到20~40m3时。此外,采用连续法制备三元前驱体有利于提高产能,增加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大容积,且能保证连续制备出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小粒径三元前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配制Ni、Co、Mn、乙酸的混合溶液,并配制Ni、Co、Mn的盐溶液;配制摩尔浓度为1~6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第一沉淀剂;配制摩尔浓度为8~16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第二沉淀剂;配制摩尔浓度为0.2~1.2mol/L的氨水溶液作为第一络合剂;配制摩尔浓度为1.5~6.5mol/L的氨水溶液作为第二络合剂;步骤二、向封闭的反应釜中加入所述第二沉淀剂、纯水和所述第二络合剂配成底液;控制底液的pH值为11.20~11.80,底液中氨浓度为0.15~0.55mol/L,温度维持在45~75℃;步骤三、保持反应釜搅拌开启,将步骤一中的所述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沉淀剂以及所述第一络合剂分别以20~60L/min的流速持续通入一液体混合装置中进行快速反应;将步骤一中的所述盐溶液、所述第二沉淀剂以及所述第二络合剂分别以5~30L/min的流速持续加入到所述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反应过程中的pH值通过第二沉淀剂保持在11.20~11.80,反应温度维持在45~75℃,合成釜的转速为80~200 r/min;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共沉淀产物经过压滤、洗涤、干燥得到小粒径的三元前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混合溶液的Ni、Co、Mn的总摩尔浓度为0.4~1.2mol/L,所述盐溶液中的Ni、Co、Mn的总摩尔浓度为1.5~2.5mol/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的乙酸浓度为0.5~3.5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包括添加剂,该添加剂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且该添加剂的浓度为0.03~0.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产品的化学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闯朱用褚凤辉王梁梁王顺荣贺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