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44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及制作方法,它包括驱动组件和炒茶组件,炒茶组件包括翻炒筒,翻炒筒设置为透明材质;翻炒筒内穿插有导热片,翻炒筒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由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轴上螺旋设置有炒叶片;翻炒筒的上端设置有物料孔、入热气孔和入排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及制作方法,完整地阐释制茶工艺的流程步骤,解决市场上炒茶教具缺失的问题,让小学生有着直观理解的认识,从而提高茶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教具
,具体为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是古代的劳动产物,但同时也茶是一种古代的劳动产物,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品位。中国的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传播各种中国的艺术,成为中国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所以其内容极其丰富,早从唐朝开始就有煎茶工艺,这是茶最早的艺术品尝形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新时期,茶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拓展、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融入了现代科技、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使茶文化的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通过课堂展示制茶工艺教具的形式,让小学生们开始直观了解中国的制茶工艺文化。
[0003]目前而言,相关专利较少,集中在沏茶环节。
[0004]专利CN202010669683.5一种传统文化用教具,专利CN201811433977.7用于茶汤颜色识别的教具,专利CN201821771076.4一种用于讲解传统文化的教具,这些专利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本质上并无关联,对本申请创造性并不构成技术启示。
[0005]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0006]部分教具并未针对制茶工艺进行教学,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品茶、品茶工艺,而忽略了制茶工艺、炒茶工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0007]目前很多教具并未实现透明的结构,而让学生在学习工艺上没有那样的直观,会有一些局限。
[0008]传统的教具并没有使用一些可运转的机械结构,学生们很难从相对僵硬不可移动的机械结构中理解到完整的原理,因此需开发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驱动组件和炒茶组件,炒茶组件包括翻炒筒,翻炒筒设置为透明材质;翻炒筒内穿插有导热片,翻炒筒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由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轴上螺旋设置有炒叶片;翻炒筒的上端设置有物料孔、入热气孔和入排气孔。
[0011]进一步的,炒叶片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穿插于在旋转轴内,另一端上设置有叶片,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
[0012]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从动结构、次轴承和齿轮及链条组件。
[0013]进一步的,翻炒筒的下端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
[0014]进一步的,旋转轴通过轴承组件与翻炒筒连接。
[0015]进一步的,翻炒筒的侧端设置有排气阀。
[0016]进一步的,翻炒筒设置为环保型铝硅钢化玻璃的外层玻璃结构结合内部铝合金材料结构;铝硅酸盐玻璃成分为Li20

A12O3

SiO,且采用压延法生产。
[0017]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的制作方法,导热片的选型参照以下:在一质量均匀的平板内,当t1>t2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物体,从t1向t2方向传递;
[0018]取热流方向微分长度dn,在dt的瞬时传递的热量为Q,单位时间内通过平板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和传热面积成正比,即:
[0019]dQ

dA
·
dt/dn
[0020]写成等式为:
[0021]dQ=

λdA
·
dt/dn
[0022]式中Q
‑‑‑‑‑
导热速率,w;
[0023]A
‑‑‑‑‑‑
导热面积,m2;
[0024]dt/dn
‑‑‑‑‑
温度梯度,K/m;
[0025]λ
‑‑‑‑‑‑
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w/m
·
K;
[0026]由于温度梯度的方向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而热流方向与之相反,故在式子中乘负号。上式称为导热基本方程式,也称为傅立叶定律,对于稳定导热和不稳定导热均适用。
[0027]导热系数λ是物质导热性能的标志,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导热系数λ的值越大,表示其导热性能越好。物质的导热性能,也就是λ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以及压力等有关。λ的物理意义为:当温度梯度为1K/m时,每秒钟通过1m2的导热面积而传导的热量,其单位为W/m
·
K或W/m
·
℃。
[0028]单层平面壁情况时:
[0029]设有一均质的面积很大的单层平面壁,厚度为b,平壁内的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x轴方向变化。
[0030]在稳定导热时,导热速率Q不随时间变化,传热面积A和导热系数λ也是常量,则傅立叶公式可简化为:
[0031]Q=

λAdt/dx
[0032]将此式积分,当x=0,t=t1;x=b时,t=t2,积分结果为:
[0033]Q=λA(t1

t2)/b
[0034]若改写成传热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则有:
[0035]式中b
‑‑‑‑‑
平面壁厚度,m;

t
‑‑‑‑‑
平壁两侧温度差,即导热推动力,K;R=b/λA
‑‑‑‑‑‑
导热热阻,K/W。此式说明,单层平面壁的导热速率,与推动力

t成正比,与热阻成反比。
[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7]1、本专利技术在烘干茶叶的同时,旋转翻炒筒可以实现茶叶的循环和翻转干燥,保证茶叶加热和干燥的均匀性,提高茶叶的干燥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出原理学生们:将预留的气体冲入旋转加热筒的茶叶加热室,压力增大,茶叶压缩后,茶叶中的水分在干燥过程中更容易排出。加热室抽真空,一方面蒸汽排出,另一方面使茶叶组织膨胀,更有利于后续茶叶的干燥。
[0038]2、本专利技术直观性在科技活动中常用作演示用教具,直观教具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直观能促使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物媒介大多是可以触摸、使用、解剖的,这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环保型铝硅酸盐钢化玻璃的外层玻璃结构与内部铝合金材料结构相结合,为解决传统教具局限于固定模型,无法向学生展示直观的机械运动原理的问题,本教具采用连续的机械结构,可支持齿轮的手动驱动,无需外力驱动整个结构运动,使能耗、原材料、工序节省;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侧视图。
[0042]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旋转轴与炒叶片的连接示意图。
[0043]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组件和炒茶组件,炒茶组件包括翻炒筒(5),翻炒筒(5)设置为透明材质;翻炒筒(5)内穿插有导热片(6),翻炒筒(5)设置有旋转轴(10),旋转轴(10)由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轴(10)上螺旋设置有炒叶片(13);翻炒筒(5)的上端设置有物料孔(11)、入热气孔(12)和入排气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法,其特征在于,炒叶片(13)包括固定杆(1301),固定杆(1301)的一端穿插于在旋转轴(10)内,另一端上设置有叶片(1303),固定杆(1301)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1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从动结构(2)、次轴承(3)和齿轮(4)及链条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其特征在于,翻炒筒(5)的下端通过支撑柱(8)设置在底座(9)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其特征在于,旋转轴(10)通过轴承组件(14)与翻炒筒(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其特征在于,翻炒筒(5)的侧端设置有排气阀(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其特征在于,翻炒筒(5)设置为环保型铝硅钢化玻璃的外层玻璃结构结合内部铝合金材料结构;铝硅酸盐玻璃成分为Li20

A12O3

SiO,且采用压延法生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展示制茶工艺的教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热片(6)的选型参照以下:在一质量均匀的平板内,当t1>t2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物体,从t1向t2方向传递;取热流方向微分长度dn,在dt的瞬时传递的热量为Q,单位时间内通过平板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和传热面积成正比,即:dQ

d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成严天奇杨忠林曾荣华熊燕
申请(专利权)人:会同瑞春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