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设过程中对于需跨越峡谷、铁路等难以跨越障碍的桥梁,往往采用转体的施工方式。即在平行障碍方向或在易于实施的位置,建造桥梁的上部结构,待建设完成后,将已建成的结构水平或竖向转体至桥梁的设计位置,进行固定后进一步完成桥梁施工。在桥梁转体结束后,需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可靠的临时固定,以方便转体施工桥梁的后续封锚等操作,现有技术中,一般桥梁转体后采用现浇混凝土立柱或现支设钢立柱的方式对转体桥梁进行临时支撑,但由于所需临时支撑数量较多,该方式支设、拆除的效率均较低,导致相关工序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包括:
[0006]柱体,柱体包括上钢柱和下钢柱,上钢柱顶部与转体桥梁底部固定连接,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柱体(1)包括上钢柱(11)和下钢柱(12),上钢柱(11)顶部与转体桥梁底部固定连接,下钢柱(12)底部与转体桥梁一侧的地面固定连接,下钢柱(12)位于转体桥梁转体后对应下钢柱(12)的正下方;连接结构(2),连接结构(2)包括多个楔形块(21),楔形块(21)垫设于上钢柱(11)与下钢柱(12)之间的边缘位置,上钢柱(11)和下钢柱(12)之间的空间浇注有砂浆垫块(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钢柱(11)与下钢柱(12)的接缝处固定套设有钢模板(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模板(23)为抱箍结构且一侧设有用于向上钢柱(11)与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璞,周俊龙,张书良,陈全兴,刘曜玮,谢朋林,强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