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96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固定套筒及穿筋杆配合穿筋,上述穿筋模式下不仅有保证预应力筋位置正确,且穿筋施工效率更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固定套筒约束预应力筋,以保证后续步骤施工中预应力筋位置牢固。骤施工中预应力筋位置牢固。骤施工中预应力筋位置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项后张法新工艺,缓粘结施工工艺原理是利用结构内预应力筋(即钢绞线束,线束面涂覆有缓凝粘合剂,钢绞线束由耐腐保护层包裹)与混凝土不粘结的特性把预先组装好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按照设计位置与非预应力筋一起铺设在模板内,而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利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在结构内可作纵向滑动的特性,进行张拉封锚,从而使锚具在预应力筋内部压应力的作用下对混凝土施加“外部”压力,起到提高结构性能、延长结构寿命、减少整个结构的温度变形和抗裂的作用。
[0003]缓粘结施工工艺中进行现场钢筋网绑扎作业时通常是先将HRB类的常规钢筋网绑扎成型(钢筋网的截面高度通常为16

30cm,即构件板的厚度减去钢筋保护层后的间距),而后开始预应力筋的安装铺设。与刚度很大、穿筋过程中变形很小的常规钢筋不同的是,由钢绞线加工而成的预应力筋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向预定位置穿筋过程中,预应力筋端部角度容易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大跨度板构件中,因而预应力筋的安装铺设常需要人工不断去调整预应力筋端部位置,进而保持预应力筋位置正确,由此导致常规缓粘结施工工艺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6]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固定套筒及穿筋杆配合穿筋,上述穿筋模式下不仅有保证预应力筋位置正确,且穿筋施工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穿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中:1、穿筋辅助装置;2、固定套筒;3、穿筋杆;4、弹簧弹珠;5、固定装置;6、下部连接环;7、调节套筒;8、上部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支好梁或板底模后绑扎普通钢筋;
[0015]2)按设计图于预应力筋铺设位置处将穿筋辅助装置1中的固定套筒2间隔点焊于普通钢筋上,随后将预应力筋一端穿设并固定于穿筋杆3上,再在穿筋杆上点焊弹簧弹珠4,随后依据设计图利用弹簧弹珠4依次将穿筋杆穿设并固定于各固定套筒2中,以根据设计图完成预应力筋的铺设;
[0016]3)按压弹簧弹珠4以释放穿筋杆3,随后取下穿筋杆3,再将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用扎丝将其固定在普通钢筋上;
[0017]4)将固定装置5中的下部连接环6卡接于普通钢筋上,随后旋转调节套筒7,以将固定装置5中的上部连接环8(上部连接环8螺旋连接于调节套筒7上,下部连接环6上端嵌设于调节套筒7上,故而旋转调节套筒7时可伸出/退回上部连接环8)卡接于预应力筋上,旋转调节套筒7并将各固定套筒2间的预应力筋顶升至设计高度(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要准确,固定装置5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调节预应力筋的位置,从而确保保护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应力筋位置不发生变动,进而保证保护层厚度准确),随后利用扎丝将穴模或者泡沫、螺旋筋、承压板固定于普通钢筋上;
[0018]5)浇筑混凝土;
[0019]6)待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85%后,剔除穴模、清理张拉孔,标定预应力张拉设备,再于张拉端安装锚具进行张拉;
[0020]7)张拉结束后将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掉,对锚具进行防腐处理,剔除张拉槽内松散的混凝土及浮砂后再用水冲洗干净,清除张拉槽内多余的水,采用与结构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对张拉槽进行填充封堵,最后用磨光机将封堵时超出原结构混凝土面的混凝土打磨平整。
[002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固定套筒及穿筋杆配合穿筋,上述穿筋模式下不仅有保证预应力筋位置正确,且穿筋施工效率更高。
[002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固定套筒2约束预应力筋,以保证后续步骤施工中预应力筋位置牢固。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铺设预应力筋时需按图纸及设计要求提前画好定位点再提前安装定位装置,再将下料好的预应力钢绞线按定位点位均匀铺设;步骤1)中穿设预应力筋时要求预应力筋水平偏摆不得大于50mm,竖向偏差不大于15mm。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大跨度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支好梁或板底模后绑扎普通钢筋;2)按设计图于预应力筋铺设位置处将穿筋辅助装置中的固定套筒间隔点焊于普通钢筋上,随后将预应力筋一端穿设并固定于穿筋杆上,再在穿筋杆上点焊弹簧弹珠,随后依据设计图利用弹簧弹珠依次将穿筋杆穿设并固定于各固定套筒中,以完成预应力筋的铺设;3)按压弹簧弹珠以释放穿筋杆,随后取下穿筋杆,再将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用扎丝将其固定在普通钢筋上;4)将固定装置中的下部连接环卡接于普通钢筋上,随后旋转调节套筒,以将固定装置中的上部连接环卡接于预应力筋上,旋转调节套筒并将各固定套筒间的预应力筋顶升至设计高度,随后利用扎丝将穴模或者泡沫、螺旋筋、承压板固定于普通钢筋上;5)浇筑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军郭志国白尧尧丁国权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