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892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属于火工品测试防爆技术领域。该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传感装置、单片机、点火装置和用于向点火装置发送指令的上位机,点火装置设置在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内,单片机与上位机信号连接,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与传感装置信号连接,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筒体组件、用于容纳待测火工品的火工品定位平台、第一顶盖组件和第二顶盖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为火工品测试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可靠的安全防护。可靠的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火工品测试防爆
,特别涉及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火工品种类繁多,包括引燃类电火工品(例如电发火管)、引爆类电火工品(例如电雷管)、做功类电火工品(例如电作动装置)。这些火工品通常包括桥丝、起爆药及其他火炸药。为了确定各类电火工品的工作品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电性能测试。由于火工品均安装有敏感药剂,所以在测试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失误、仪器仪表使用不当、静电射频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导致火工品意外点火或者误起爆。而且,如果处置不当,则会进一步引起周围火炸药或爆炸物品爆燃、爆炸或殉爆,给人员及财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惨重后果。
[0003]为了提高火工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人们采用了强化操作人员上岗培训,配置防静电、防射频设备,加强防雷、防爆设施建设,采用分区操作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风险。但由于敏感是电火工品的固有特性,而导致火工品发生意外发火的危险因素众多,且影响过程复杂,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该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传感装置、单片机、点火装置和用于向点火装置发送指令的上位机,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内,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上位机信号连接,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与所述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筒体组件,包括外筒本体、封闭外筒本体底部的筒体底板、由外筒本体和筒体底板形成的腔体、位于外筒本体顶端的限位挡块和在靠近外筒本体的顶端围绕外筒本体的外壁设置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位于所述限位挡块的第一台阶部中,所述第一套环包括位于第一套环的侧面的侧向凹槽;用于容纳待测火工品的火工品定位平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与所述筒体底板形成泄爆空间;第一顶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的顶端并密封所述腔体,所述第一顶盖组件包括第一顶盖本体,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位于所述侧向凹槽中;第二顶盖组件,盖设在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上方,并包括第二顶盖本体,所述第二顶盖本体与所述限位挡块可拆卸地装配配合。
[0006]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火工品发生爆炸,而且在由于意外情况发生爆炸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能够防止爆炸伤及人员,因此提高了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0007]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0008]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09]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的部分正视剖视图;
[0012]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位挡块的示意图;
[0013]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减压内筒的剖视图;
[0014]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顶盖组件的示意图;
[0015]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顶盖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提手处于收起状态;
[0016]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顶盖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提手处于限位状态;
[0017]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火工品定位平台的示意图;
[0018]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泄爆缓冲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11是图10所示泄爆缓冲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0021]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0022]根据本公开的总体上的构思,提供了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传感装置、单片机、点火装置和用于向点火装置发送指令的上位机,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内,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上位机信号连接,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与所述传感装置信号连接。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筒体组件,包括外筒本体、封闭外筒本体底部的筒体底板、由外筒本体和筒体底板形成的腔体、位于外筒本体顶端的限位挡块和在靠近外筒本体的顶端围绕外筒本体的外壁设置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位于所述限位挡块的第一台阶部中,所述第一套环包括位于第一套环的侧面的侧向凹槽;用于容纳待测火工品的火工品定位平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与所述筒体底板形成泄爆空间;第一顶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的顶端并密封所述腔体,所述第一顶盖组件包括第一顶盖本体,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位于所述侧向凹槽中;第二顶盖组件,盖设在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上方,并包括第二顶盖本体,所述第二顶盖本体与所述限位挡块可拆卸地装配配合。在发生爆炸时,第一套环对第一顶盖本体进行限位,阻止第一顶盖本体在水平面内移动,并能够承受初始爆轰冲击;而且第二顶盖本体与限位挡块配合以阻止第二顶盖本体由于爆炸产生的能量而离开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能够防止测试期间由于爆炸对人员造
成伤害。
[0023]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包括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100、传感装置70、单片机80和用于发送指令和显示通过所述单片机(80)所获得的数据的上位机90。传感装置70 与单片机80连接,且单片机80与所述上位机90信号连接。在一个示例中,传感装置70包括用于感测所述泄爆空间(将在下文中详述)中的爆炸冲击波的压力传感器(未示出)和感测所述泄爆空间中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在一个示例中,单品机80包括彼此连接的数据采集电路(未示出)和控制芯片 (未示出)。在使用时,当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泄爆空间中的压力和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通过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数据采集电路(即信号连接),之后所述数据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控制芯片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当上位机获得的压力值大约为一个大气压压力或温度在18℃~25℃时,发送点火指令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设置在火工品定位平台20上的点火装置(未示出)点火,以进行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100测试。当上位机获得的压力值大约为300MPa或温度在1800℃~3000℃时,则判断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正在测试,不发送点火指令。在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包括:彼此信号连接的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传感装置、单片机、点火装置和用于向点火装置发送指令的上位机,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内,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上位机信号连接,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与所述传感装置信号连接,其中,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包括:防爆筒体组件,包括外筒本体、封闭外筒本体底部的筒体底板、由外筒本体和筒体底板形成的腔体、位于外筒本体顶端的限位挡块和在靠近外筒本体的顶端围绕外筒本体的外壁设置的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位于所述限位挡块的第一台阶部中,所述第一套环包括位于第一套环的侧面的侧向凹槽;用于容纳待测火工品的火工品定位平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并与所述筒体底板形成泄爆空间;第一顶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本体的顶端并密封所述腔体,所述第一顶盖组件包括第一顶盖本体,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位于所述侧向凹槽中;第二顶盖组件,盖设在所述第一顶盖本体上方,并包括第二顶盖本体,所述第二顶盖本体与所述限位挡块可拆卸地装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筒体组件还包括环绕所述外筒本体的内壁的减压内筒和围绕外筒本体的外壁的第二套环,所述减压内筒包括至少两个折皱吸能板和位于至少两个折皱吸能板之间的耐火层和消音层,所述第二套环位于所述第一套环下方,所述火工品定位平台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减压内筒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板包括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引导所述待测火工品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经由所述泄压孔排出所述火工品测试防爆装置,测试电缆通过所述泄压孔与待测火工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本体包括第一中心盖和沿着所述第一中心盖的外周突出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侧向凹槽中,所述第一顶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顶盖本体上的第一提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工品测试防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方君张立民梁捷路翠华路明陈黎明沈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岸防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