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精高稳遥感卫星通常采用被动隔振装置对卫星上动量轮、CMG、制冷机等活动部件引起的在轨振动进行抑制,隔振装置的刚度越低、阻尼越小,在轨振动抑制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高精高稳指标。然而,隔振装置及其被隔振产品经历主动段发射环境时的动态响应在共振频率处会放大,隔振装置的刚度越高、阻尼越大,共振放大影响越小,越有利于保障隔振装置及其被隔振产品的性能与安全。传统被动隔振装置入轨后无法对其刚度和阻尼进行调整,因此主动段和在轨段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动力学环境对被动隔振装置的性能提出了相互矛盾的需求。当在轨隔振频率较高时,为同时兼顾在轨段的低刚度、小阻尼特性和主动段的高刚度、大阻尼特性,一般通过仿真分析与微振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被动隔振装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折中设计,对于主动段和在轨段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需求而言,其隔振装置的刚度和阻尼并非最优解。此外,随着高精度观测载荷的性能提升和卫星在轨姿态控制需求的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模块、连接模块、阻尼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外壳模块为整个隔振装置的安装与防护主体结构,并通过其上设置的机械安装接口与安装平台进行连接,使得整个隔振装置及其被隔振产品固定在安装平台上;所述连接模块位于外壳模块顶部,用于通过其上设置的机械安装接口与被隔振产品进行连接;所述阻尼模块位于外壳模块内部,通过预紧力与连接模块配合,通过连接模块实现对被隔振产品的减振;所述驱动模块位于外壳模块内部,用于根据外部控制信号调整阻尼模块与连接模块之间的预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模块包括外壳(1)和底部盖板(9);底部盖板(9)固定安装在外壳(1)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整个隔振装置的安装与防护主体结构,其上端面设有通孔,用于套筒(3)从下往上穿过,侧边设有电缆孔用于外部电缆从中穿过,下端面通过法兰环上的连接孔与底部盖板(9)连接,连接后的整体具备密封和碎屑防泄露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盖板(9)通过其机械安装接口与外壳(1)的下端法兰面进行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封闭结构;通过其机械安装接口与安装平台进行连接,使得整个隔振装置及其被隔振产品固定在安装平台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上端设有与被隔振产品连接的机械安装接口,下端法兰面在预紧力作用下与阻尼模块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变刚度和变阻尼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模块包括上阻尼元件(2)和下阻尼元件(4);上阻尼元件(2)中心设有通孔,用于套筒(3)从中穿过,在预紧力作用下被压缩在外壳(1)与套筒(3)之间;下阻尼元件(4)在预紧力作用下被压缩在法兰盘(5)与套筒(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胜,王光远,余快,高行素,王栋,赵煜,葛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