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75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3
现有技术一般将淀粉酶加入到淀粉糊中,控制酶添加量或者酶解时间,以达到抑制淀粉回生的目的;或者通过添加食用胶、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性淀粉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淀粉回生是高淀粉、高水分含量的米饭、米粉、米糕、面条和馒头以及面包等储藏保鲜过程中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每年约造成市售米面制品总量的10%~20%的损耗,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目前,已经报道或者市售的可用于淀粉回生控制的抑制剂包括淀粉酶、β

环糊精、抗氧化剂和食用胶等,市场需求巨大。酶法控制淀粉回生,存在过度水解失去淀粉质食品应有口感或者抗回生效应较低等问题;环糊精等添加剂价格高昂、操作比较繁琐、易搅拌不均匀等问题。相关专利如一种抑制双酶水解工艺制备米粉的方法及米粉:利用了β

淀粉酶抑制淀粉回生(CN 201410082367)。
[0003]麦芽三糖酶(EC 3.2.1.116)能够持续的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

1,4糖苷键生成以α

麦芽三糖为主的麦芽低聚糖,它可以通过内切和外切的共同作用切割淀粉的内外链降低淀粉的分子量,最终生成包括糊精在内的多种水解产物。申请人及其团队在前期研究已经报道麦芽三糖酶内外切共作用于淀粉分子链可高效抑制玉米支链淀粉回生(Food Hydrocolloids,2017,66:136

143)。本专利涉及制取麦芽三糖酶酶解淀粉生成的高抗回生效应组分,所得产品可根据需求配粉,生产市售所有淀粉质食品,有效抑制淀粉回生,可解决现有方法成本高昂、不易控制等问题。
[0004]关于淀粉酶抑制回生的文献和专利较多,但均未设计麦芽三糖酶改性淀粉制备高抗回生效应组分,本专利技术针对麦芽三糖酶改性淀粉制备高抗回生效应组分,提供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以及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不够清晰,然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以淀粉为底物加水配置淀粉乳,加入麦芽三糖酶反应,反应结束后灭酶10min,得到酶解淀粉,进行冷冻干燥,磨碎后过200目筛;
[0010]将磨碎后的酶解淀粉加水复配成酶解淀粉乳,通过恒流泵加入无水乙醇,放置于4
℃自然沉降20min,8000转每分钟离心20min,弃去沉淀,保留上清液;
[0011]通过恒流泵再向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后放置于4℃自然沉降20min,8000转每分钟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磨碎后过200目筛,得到新型抗回生糊精。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淀粉,包括但不限于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等所有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置淀粉乳,包括,
[0014]配置1%wt~30%wt的淀粉乳,经100℃高温下糊化20~40min,糊化处理完全后,于40~60℃下保温30~60min,再溶于pH 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置淀粉乳经高温100℃处理糊化30min,糊化处理完全后40℃保温60min,再溶于pH 6.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入麦芽三糖酶反应,麦芽三糖酶与淀粉乳的质量比为50~5000U/g。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入麦芽三糖酶反应,麦芽三糖酶与淀粉乳的质量比为50~1000U/g。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复配酶解淀粉乳的浓度为8%wt。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向复配淀粉乳中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与复配淀粉乳的体积比为1:1~5,控制流速0.5mL/min。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向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与上清液的体积比为2~8:1,控制流速0.5mL/min。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现有技术一般将淀粉酶加入到淀粉糊中,控制酶添加量或者酶解时间,以达到抑制淀粉回生的目的;或者通过添加食用胶、β

环糊精和抗氧化剂抑制回生;改变淀粉制品加工方式以抑制淀粉回生。而淀粉酶直接酶解,存在易过度水解丧失感官品质;食用胶等回生抑制剂,成本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抗回生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使用麦芽三糖酶制备高抗回生淀粉组分,同时制备方法相对简单,能够解决传统方法操作程序复杂、成本高昂、不易控制等问题,形成的新型改性淀粉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4]图1为新型抗回生糊精1、2、3的波长扫描。
[0025]图2为新型抗回生糊精4的波长扫描。
[0026]图3为新型抗回生糊精5的波长扫描。
[0027]图4为新型抗回生糊精6的波长扫描。
[0028]图5为新型抗回生糊精1、2、3回填入原大米淀粉的DSC图。
[0029]图6为新型抗回生糊精4回填入原大米淀粉的DSC图。
[0030]图7为新型抗回生糊精5回填入原玉米淀粉的DSC图。
[0031]图8为新型抗回生糊精6回填入原小麦淀粉的DSC图。
[0032]图9为新型抗回生糊精1回填入原大米淀粉的T2弛豫时间分布图。
[0033]图10为新型抗回生糊精2、3回填入原大米淀粉的T2弛豫时间分布图。
[0034]图11为新型抗回生糊精4的回填入原大米淀粉的T2弛豫时间分布图。
[0035]图12为新型抗回生糊精5的回填入原玉米淀粉的T2弛豫时间分布图。
[0036]图13为新型抗回生糊精6的回填入原小麦淀粉的T2弛豫时间分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淀粉为底物加水配置淀粉乳,加入麦芽三糖酶反应,反应结束后灭酶10min,得到酶解淀粉,进行冷冻干燥,磨碎后过200目筛;将磨碎后的酶解淀粉加水复配成酶解淀粉乳,通过恒流泵加入无水乙醇,放置于4℃自然沉降20min,8000转每分钟离心20min,弃去沉淀,保留上清液;通过恒流泵再向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后放置于4℃自然沉降20min,8000转每分钟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磨碎后过200目筛,得到新型抗回生糊精。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包括但不限于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等所有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抗回生能力淀粉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淀粉乳,包括,配置1%wt~30%wt的淀粉乳,经100℃高温下糊化20~40min,糊化处理完全后,于40~60℃下保温30~60min,再溶于pH 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森康吉平张妍巩馨钱建亚张良张琛李倩郭璐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