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建伟专利>正文

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61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空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该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包括槽体、放空管、挡板、人孔、排液管以及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防锤泄流管与放空管连通,放空管上设有闸门;槽体上设有人孔;挡板与防锤泄流管出口相对;排液管位于槽体的侧壁,排液管的底部延伸至槽体的底部;排液管的顶端连接阀门;防锤泄流管的纵截面为梯形,为中空设置,主体中空通道形成主流通道区;防锤泄流管的两腰壁上分别设有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减弱了当氮气举通后对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产生的反水锤效应,延长了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的安全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


[0001]本技术涉及放空槽
,特别涉及油田注氮气气举时使用的一种能够减弱反水锤效应的放空槽。

技术介绍

[0002]在有压力的管线中,启停泵或开关闸门的瞬间都会引起管线内流体压力的波动,形成冲击波,引起水锤和反水锤效应。二者对压力管线和连接的设备都会产生损害,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弱或避免这两种效应的产生。
[0003]油田在探井求产、新井投产或老井转井别前,一般都采用注氮气气举来解除钻井泥浆和死油、死蜡对近井地带和油管的堵塞。由于氮气和井内液体不相容,因此气举返排液在管线中的流动是不连续的两相流动,在井口放空时出现氮气和井内液体交替喷涌而出的现象。当举通的瞬间,放空管线中形成连续气相流动,压力急剧降低,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中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反水锤效应,会对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产生极大伤害,影响其安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增设专门防锤设施的放空槽,导致举通的瞬间,放空管线内出现连续气相流动,压力急剧降低,出现十分严重的反水锤效应,对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的使用寿命以及作业安全带来较大影响等缺陷。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包括槽体、放空管、挡板、人孔、排液管以及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
[0008]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与放空管连通,所述放空管上设有闸门;
[0009]所述槽体上设有人孔;所述挡板与防锤泄流管出口相对设置;
[0010]所述排液管位于槽体的侧壁,所述排液管的底部延伸至槽体的底部;所述排液管的顶端连接阀门;
[0011]所述防锤泄流管的纵截面为梯形,为中空设置,主体中空通道形成主流通道区;
[0012]所述防锤泄流管的两腰壁上分别设有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形成阻力通道区。
[0013]优选地,所述导流机构为导流板,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与防锤泄流管的腰壁方向相互平行。
[0014]优选地,所述挡流机构为挡流板,挡流板设置在导流板导流方向的对面,所述挡流板与水平线的夹角β在45
°‑
75
°
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防锤泄流管的纵截面为梯形,其入口段的直径小于出口段直径。
[0016]优选地,所述防锤泄流管的腰壁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α取值范围为0
°
~30
°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减弱了当氮气举通后对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产生的反水锤效应,延长了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的安全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结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结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中防锤泄流管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槽体;2:放空管;3:防锤泄流管;4:挡板;5:人孔;6:排液管;7:导流板;8:挡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包括槽体1、放空管2、挡板4、人孔5、排液管6以及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3;
[0025]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3与放空管2连通,所述放空管2上设有闸门;
[0026]本实施例中,该防锤泄流管3的数量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该防锤泄流管3的数量可以根据加工设计情况而定。
[0027]所述槽体1上设有人孔5;所述挡板4与防锤泄流管3出口相对设置;
[0028]所述排液管6位于槽体1的侧壁,所述排液管6的底部延伸至槽体1的底部;所述排液管6的顶端连接阀门;
[0029]所述防锤泄流管3的纵截面为梯形,为中空设置,主体中空通道形成主流通道区;
[0030]所述防锤泄流管的两腰壁上分别设有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形成阻力通道区。导流机构的作用是将主流通道区外的氮气导向挡流装置;挡流机构的作用是将导流过来的氮气折返回主流通道区,阻碍主流通道区内氮气的前进,从而引起主流通道区压力升高,减弱整个放空系统的反水锤效应。
[0031]本实施例中,该导流机构可以为导流板7,该挡流机构可以为挡流板8。当然,该导流机构除了采用板状结构的导流板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导流机构,只要能起到导流的作用即可。同理,该挡流机构除了采用板状结构的挡流板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挡流机构,只要能起到挡流的作用即可。
[0032]其中,为了更好的起到导流作用,该导流板7的设置方向与防锤泄流管3的腰壁方向相互平行。较优的,防锤泄流管的腰壁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α取值范围为0
°
~30
°

[0033]其中,为了更好的将导流过来的氮气折返回主流通道区,阻挡主流通道区内氮气的前进,所述挡流板设置在导流板导流方向的对面,所述挡流板与水平线的夹角β在45
°‑
75
°
之间。
[0034]所述防锤泄流管的纵截面为梯形,其入口段的直径小于出口段直径。
[0035]防锤泄流管3内部按流体通过时的功能划分为主流通道区A和阻力通道区B两部
分。
[0036]主流通道区A内无结构,具有渐开喇叭口形状,其截面呈梯形,其中,该防锤泄流管入口端直径最小,入口端的总过流面积需大于等于放空管线的过流面积。放空时,如果返排物仅为液体混合物,则仅通过主通道就可安全进入放空槽,不产生反水锤效应。
[0037]主流通道区外为阻力通道区B,该区管壁上的导流板和挡流板形成流体的辅助通道。放空时,如果返排物为液体和氮气的混合物,则液体还是通过主流通道区进入到放空槽槽体1中;而氮气则由于泄流管中压力降低,体积显著增大,除沿主流通道区A前进外,多余的氮气会进入阻力通道区B行进。这部分氮气在阻力通道区曲折运行后返回到主流通道区A,但与主流通道区A内的氮气在运行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差,引起氮气形成涡流,造成主流通道区内的压力升高。这样就延缓了泄流管内压力下降的速度,减弱了放空管线和井下管柱的反水锤效应。
[0038]通过泄流管后的液体和氮气喷洒到挡板4上,改变前进方向,液体下落到放空槽槽体底部,氮气经人孔排放到大气中。气举放空结束后,放空槽内液体经排液管6排到罐车中运走处理。
[0039]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该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的安装过程:
[0040]步骤S1、将本实施例中的放空槽安放到井场,与井口放空管线连接。需提前检查放空槽的密封性,现场检查放空管线的承压和密封性符合施工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放空管(2)、挡板(4)、人孔(5)、排液管(6)以及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3);至少一个防锤泄流管(3)与放空管(2)连通,所述放空管(2)上设有闸门;所述槽体(1)上设有人孔(5);所述挡板(4)与防锤泄流管(3)出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液管(6)位于槽体的侧壁,所述排液管(6)的底部延伸至槽体的底部;所述排液管(6)的顶端设有阀门;所述防锤泄流管(3)的纵截面为梯形,为中空设置,主体中空通道形成主流通道区;所述防锤泄流管(3)的两腰壁上分别设有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和挡流机构形成阻力通道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注氮气气举的放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代建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