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机协同搭建任务执行终端、系统及一种附着板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机协同搭建任务系统,属于多无人机协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得益于此,作为尖端技术代表的无人机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而随着无人机需求场景的日益复杂,其承担任务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单架无人机常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各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技公司深入研究,多无人机协同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
[0003]在多机协同工作方面,尤以多无人机协同控制方法和策略居多,如基于模糊控制的无人机距离调整方法、基于人工势场法的集群路径规划方法、基于地理围栏的场景建模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以及基于多无人机编队的飞行表演技术、协同侦察技术和协同作战技术等已经处以实用阶段的技术成果,然而,在诸多的多机协同作业任务中,还鲜有在建筑领域方面的探索,已有的技术则更多的集中在建筑过程中的土地测量、废物监测、安全改进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协同搭建任务执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分别通过子系统安装接口(11)挂载于各自所对应飞行平台底部的任务子系统;子系统安装接口(11)包括与飞行平台底部相连接的一级柔性缓冲安装架(110)以及安装于一级柔性缓冲安装架(110)中的一组二级柔性触底检测模块(111);一级柔性缓冲安装架(110)包括:固定于飞行平台底部的主安装板(1101),安装在主安装板(1101)下方的四个管夹(1102),分别固定在四个管夹(1102)中的四个竖直导杆(1103),套在竖直导杆(1103)外的一次缓冲弹簧(1104),设置有子系统标准安装孔位的子系统安装板(1105),套在竖直导杆(1103)下部末端的四个止动管夹(1106)。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机协同搭建任务执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柔性触底检测模块(111)包括:副安装板(1111)、导套(1112)、二次缓冲导杆(1113)、限位环(1114)、二次缓冲弹簧(1115)、开关支板(1116)、触碰开关(1117);副安装板(1111)安装于子系统安装板(1105)上;导套(1112)固定于副安装板(1111)上;二次缓冲导杆(1113)穿过导套(1112),并通过限位环(1114)将其限位;二次缓冲导杆(1113)外部套有二次缓冲弹簧(1115),二者共同安装于开关支板(1116)上;触碰开关(1117)则固定在开关支板(1116)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机协同搭建任务执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柔性触底检测模块(111)为两个,两个二级柔性触底检测模块(111)平行反向安装以使得两个触碰开关(1117)的弹片朝向相反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机协同搭建任务执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子系统包括抓取装置(12);所述抓取装置(12)包括:与子系统安装接口(11)的四个竖直止动管夹(1106)分别连接的四个连接杆(121),与连接杆(121)相连的水平方向的一级承力架(122),竖直穿过一级承力架(122)的抓取滑动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汉霖,赵岩,刘通,张杰,王喆,顾至诚,何坤令,黄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