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毫米波角雷达
,尤其是涉及一种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毫米波雷达作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使得汽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得到了升级,给汽车驾驶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将毫米波防撞雷达应用到汽车上,可以方便的探测到目标的距离、速度及角度等信息,一旦遇到危险可以及时的提出预警。
[0003]由于角雷达的威力覆盖范围需求主要在车辆的正后方和侧方,正后方的探测距离目标需要达到90~100m,侧方探测距离目标需要达到50~60m。基于此距离需求,需要增大天线的阵元数以提高增益,进而提高雷达探测距离,但这样会增加天线的尺寸,减小天线俯仰面的波束宽度;并且,雷达安装在车辆的拐角上,对法线方向的探测距离要求不高,传统的设计会造成天线法线辐射方向的增益浪费。因此,考虑到一定的安装角度范围,为满足此威力覆盖范围需求,在现有雷达结构基础上减小天线增益、波束宽度及尺寸的设计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实际应用定义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设计雷达天线方向图的初始形状及确定天线的波束赋形要求;S2:根据雷达系统链路公式分别计算得天线设计所需要的发射(Gtx)和接收(Grx)增益要求;S3:采用同时MIMO的方式,使雷达三个发射通道同时发射,并在各发射波形上进行相位调制,获得雷达在不同安装角度下对整个视场角FOV范围内目标的探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包括:汽车正后方最远距离车身100m处区域,及侧后方距离车身50
‑
60m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天线方向图的初始形状包括:汽车正后方的梯形区域,及汽车侧后方的半圆形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角雷达威力覆盖范围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系统链路公式为:;;其中,P
sig
为接收信号功率;P
TX
为雷达芯片发射功率;G
TX,ANT 为发射天线增益;L
TX 为发射馈线损耗;G
RX,ANT 为接收天线增益;L
RX 为接收馈线损耗;L
RAD 为雷达天线罩损耗;RCS为雷达目标散射截面;λ为工作波长;R为目标距离;G
RX 为接收链路增益;L
bumper 为保险杠损耗;P
noise 为链路噪声;k为玻尔兹曼常数,k=1.380649
ꢀ×ꢀ
10
‑
23 J/K;T为工作温度;B为中频信号带宽;NFca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善文,孙靖虎,朱海洋,西格弗雷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