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799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所述纳米探针的组成包括纳米颗粒内核、放射性核素和靶向短肽;所述纳米颗粒内核为羧基修饰的锰铁氧体纳米颗粒;所述放射性核素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医学应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单一模式的影像学检测可能会顾此失彼,而多模式影像有望实现各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肿瘤诊断的精确性。例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具有不受信号穿透深度限制、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临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在临床肿瘤诊断与分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MRI存在灵敏度较低,难以进行全身扫描,无法获得定量的图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分子影像方面的应用。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显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功能及代谢信息的特点,但也存在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若将两种成像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同时兼顾功能性与解剖学信息,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锰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FeCl3·
6H2O、芥酸和甲醇按质量体积比为(2~3g):(9~11g):(40~60ml)混合,加热至40~50℃进行反应,然后调节pH至沉淀析出,对所得沉淀固体洗涤纯化,得到芥酸铁配合物;S2.将步骤S1所述芥酸铁配合物与油酸锰、油酸、油醇、苄醚混合均匀,在惰性气氛下加热至100~110℃后,以4~6℃/min的反应速率将该体系升温至250~270℃,回流反应后得到棕色产物;S3.将步骤S2所述棕色产物分散于三氯甲烷中,加入有机溶剂后进行离心,离心后的沉淀重悬,即得锰铁氧体纳米颗粒;其中三氯甲烷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1.5);步骤S2所述芥酸铁配合物与油酸锰、油酸、油醇、苄醚的摩尔比为(0.5~1.5):(0.5~1.5):(1~2):(5~6):(4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锰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FeCl3·
6H2O、芥酸和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2.7g:10.2g:50ml;步骤S2所述芥酸铁配合物与油酸锰、油酸、油醇、苄醚的摩尔比为1:1:2:6: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锰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中,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到110℃,反应30分钟后,再以5℃/min的反应速率将该体系升温至265℃,并回流保持30min,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得到棕色产物。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锰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锰铁氧体纳米颗粒。5.权利要求4所述锰铁氧体纳米颗粒在制备纳米药物或影像纳米探针中的应用。6.一种主动靶向型PET/MR双模态影像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探针的组成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锰铁氧体纳米颗粒、放射性核素和靶向短肽;所述的锰铁氧体纳米颗粒还修饰有羧基;所述靶向短肽为谷氨酸尿素类似物Glu

ure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举樊海明张勇邱莹张欢邹琼陈光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