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运行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3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运行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带有在车辆竖向(z)上向车辆下部敞开的用于牵引电池(9)的装配空间(8),该装配空间向车辆上部由形成车辆底部的底部板件(10)限制并且在车辆纵向(x)上向车辆后部由车身侧的电池横梁(13)限制,其中,在车辆纵向(x)上在电池横梁(13)之后后轴副车架(21)经由副车架轴承(23)连结在车辆车身处,其中,后轴副车架(21)具有侧向的副车架纵梁(25),其在前部角结点(E)处与前部副车架横梁(27)相连接,其中,前部副车架横梁(27)以纵向偏移(Δx)与电池横梁(13)相间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副车架(21)在这两个前部角结点(E)中的每个处延长有支撑元件(47),该支撑元件至少部分地桥接在副车架横梁(27)与电池横梁(13)之间的自由的纵向偏移(Δx)。在尾部碰撞情况中,副车架(21)以其两个支撑元件(47)及其两个副车架纵梁(25)和电池横梁(13)接入尾部碰撞负载路径(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气运行的车辆的车身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电气运行的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运行的双轨迹车辆中,牵引电池可从车辆下部插入底部侧敞开的装配空间中。装配空间可在车辆纵向上由前部的和后部的电池横梁限制并且在车辆横向上由侧向的门槛限制,该门槛将前部/后部电池横梁相互连接。牵引电池可在其电池壳体处具有环绕的壳体凸缘。对于插入车身侧的装配空间中的牵引电池,壳体凸缘可旋拧到门槛的下侧处和到前部/后部电池横梁的下侧处。
[0003]在这种类型的车身结构中,在车辆纵向上在后部电池横梁之后,后轴副车架经由副车架轴承连结在车辆车身处。后轴副车架具有侧向的副车架纵梁,其在前部角结点(Eckknote)处与前部副车架横梁相互连接。前部副车架横梁以自由的纵向偏移(Laengsversatz)与所面向的电池横梁相间隔。
[0004]此外,牵引电池在其面向车辆尾部的后侧处具有联接部位,供应线路(Versorgungsleitung)从该联接部位铺设直至尾侧的驱动设备。为了保证供应线路的简单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电气运行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带有在车辆竖向(z)上向车辆下部敞开的用于牵引电池(9)的装配空间(8),所述装配空间向车辆上部由形成车辆底部的底部板件(10)限制并且在车辆纵向(x)上向车辆后部由车身侧的电池横梁(13)限制,其中,在所述车辆纵向(x)上在所述电池横梁(13)之后,后轴副车架(21)经由副车架轴承(23)连结在车辆车身处,其中,所述后轴副车架(21)具有侧向的副车架纵梁(25),其在前部角结点(E)处与前部副车架横梁(27)相连接,其中,所述前部副车架横梁(27)以纵向偏移(Δx)与所述电池横梁(13)相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21)在两个所述前部角结点(E)中的每个处延长有支撑元件(47),所述支撑元件至少部分地桥接在所述副车架横梁(27)与所述电池横梁(13)之间的自由的所述纵向偏移(Δx),并且在尾部碰撞情况中所述副车架(21)以其两个支撑元件(47)及其两个副车架纵梁(25)和所述电池横梁(13)接入尾部碰撞负载路径(L
x
)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47)以突出部向车辆前部伸出超过所述副车架横梁(27),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元件(47)经由与所述纵向偏移(Δx)相比较小的装配空隙(f)与所述电池横梁(13)相间隔,并且在尾部碰撞情况中所述副车架(21)能够向车辆前部移位,亦即在耗尽所述装配空隙(f)的情况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47)具有前侧的支撑面(51),所述支撑面在尾部碰撞情况中与所述电池横梁(13)的止挡型材件(41)共同作用,并且尤其不仅副车架侧的所述支撑面(51)而且所述止挡型材件(41)的与此共同作用的止挡面(53)相应完全处于竖直

横向平面中并且/或者彼此平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