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测量高度的构造柱
[0001]本技术涉及构造柱
,具体为一种便于测量高度的构造柱。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目前建筑物内外墙体的设计和施工绝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设计和施工方法,为满足墙体的抗震要求,增强内外墙体的整体刚度,附墙构造柱的设计是常规做法,也是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传统施工方法仍然采用制作安装构造柱钢筋、墙体砌筑、黏粘构造柱边缘封浆弹性板条、制作安装构造柱模板、现场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拆除构造柱模板、二次修正等的施工工艺,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0003]然而现有的构造柱在建造时,步骤繁琐,导致无法多个工种同时进行施工,极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效率,并且不便于对构造柱的高度进行测量,导致高度计算单位误差过大,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测量高度的构造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测量高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测量高度的构造柱,包括构造柱本体(1)、第一水泥模板(2)和第二水泥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本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水泥模板(2),且第一水泥模板(2)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连接板(3),并且连接板(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泥模板(4),所述第一水泥模板(2)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板(5),且刻度板(5)的一端连接有标识牌(6),所述构造柱本体(1)内连接有横向构造钢筋(7),且横向构造钢筋(7)的外表面连接有纵向构造钢筋(8),所述构造柱本体(1)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耐磨层(9)、浇筑层(10)、抗弯层(11)、加固层(12)和隔温层(13),所述抗弯层(11)内设有缓冲板(14),且缓冲板(14)内连接有钢柱(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测量高度的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模板(2)与第二水泥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家龙,雷涛,陈柴,昌盛,阮前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