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10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其包括框体、底板和模板主体,所述底板设置在框体内部,所述模板主体位于框体和底板之间,所述模板主体外壁与框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模板主体内壁与底板外壁相接触;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免拆卸机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均固定设置在框体底部;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套板,所述套板固定套设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外侧;所述套板顶部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T形杆贯穿套板并活动连接,所述T形杆顶部与模板主体底部相抵接。T形杆顶部与模板主体底部相抵接。T形杆顶部与模板主体底部相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广泛应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其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以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防止变形及发生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
[0003]现有的立柱浇筑模板在浇筑作业完成后,需要对浇筑模板进行拆卸。此种做法容易对浇筑模板产生伤害,另外拆卸作业严重降低了浇筑效率。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能够完整的取出浇筑物,避免拆卸模板主体,减少对模板主体的损坏,延长浇筑模板的使用寿命,提高浇筑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其包括框体、底板和模板主体,所述底板设置在框体内部,所述模板主体位于框体和底板之间,所述模板主体外壁与框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模板主体内壁与底板外壁相接触;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免拆卸机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均固定设置在框体底部;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套板,所述套板固定套设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外侧;所述套板顶部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T形杆贯穿套板并活动连接,所述T形杆顶部与模板主体底部相抵接。
[000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T形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与套板顶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000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模板主体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位于框体顶部。
[00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模板主体的厚度为100mm。
[0011]作为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两个竖板,所述竖板分别位于横板外侧,所述竖板底端与框体顶部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竖板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板,所述转板内侧与竖板外壁相接触,靠近所述模板主体的转板底部与横板顶部相接触。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转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活动贯穿竖板设置,远离所述模板主体的转板前侧固定有把手。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板体,所述板体设置在多个套板底部并且固定套设在多个第二支撑柱外侧。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板体顶部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动端均与模板主体底部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能够完整的取出浇筑物,避免拆卸模板主体,减少对模板主体的损坏,延长浇筑模板的使用寿命,提高浇筑效率。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浇筑模板的纵向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浇筑模板的横向剖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竖板和转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浇筑模板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5]1、框体;2、底板;3、模板主体;4、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套板;7、T形杆;8、弹簧;9、横板;10、竖板;11、转板;12、杆体;13、把手;14、板体;15、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至图5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8]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9]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包括框体1、底板2和模板主体3,所述底板2设置在框体1内部,所述模板主体3位于框体1和底板2之间,所述模板主体3外壁与框体1内壁相接触,所述模板主体3内壁与底板2外壁相接触。
[0030]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免拆卸机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均固定设置在框体1底部;所述底板2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5,所述框体1底部设置有多个套板6,所述套板6固定套设在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5外侧,如图
3所示;所述套板6顶部设置有T形杆7,所述T形杆7设置在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5之间,所述T形杆7贯穿套板6并活动连接,所述T形杆7顶部与模板主体3底部相抵接。
[0031]图2中,所述T形杆7外侧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底端与套板6顶部固定连接。弹簧8能够起到复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0032]所述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5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相同长度的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5可以提高本技术的稳定程度。
[0033]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主体3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板9,所述横板9位于框体1顶部。横板9可以通过转板11挤压横板9将模板主体3向下挤压,促使模板主体3与浇筑体分离。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模板主体3的厚度为100mm。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浇筑模板还包括动力组件,其包括两个竖板10,如图1所示,所述竖板10分别位于横板9外侧,所述竖板10底端与框体1顶部固定连接。
[0035]进一步地,所述竖板10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转板11,所述转板11内侧与竖板10外壁相接触,靠近所述模板主体3的转板11底部与横板9顶部相接触。所述转板11之间固定设置有杆体12,如图4所示,所述杆体12活动贯穿竖板10设置,远离所述模板主体3的转板11前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底板和模板主体,所述底板设置在框体内部,所述模板主体位于框体和底板之间,所述模板主体外壁与框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模板主体内壁与底板外壁相接触;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免拆卸机构,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均固定设置在框体底部;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套板,所述套板固定套设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外侧;所述套板顶部设置有T形杆,所述T形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T形杆贯穿套板并活动连接,所述T形杆顶部与模板主体底部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与套板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