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451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电解槽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管、另一侧设置有回液管,进液管的前端弯曲、伸入电解槽本体内电解液液面以下,进液管的管口部开设有孔洞,回液管的前端呈U型。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减少酸雾蒸发,降低酸耗,保证清洁生产,提高作业环境。具体表现在:进液管的前端弯曲、伸入电解槽本体内电解液液面以下,可以减少液面波动,减少电解液蒸发。进液管的管口部开设有孔洞,可用于排出管内气体,以免管内气体扰动电解液,也用于分散电解液,以免进液压力过大扰动电解液。回液管的前端呈U型,形成液封结构,防止回液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等,减少电解液蒸发。蒸发。蒸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


[0001]本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铅电解车间均存在酸雾挥发现象,引发酸雾吸收等环保问题。同时生产工艺要求电解液温度要保证42
±
2℃,所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减少酸雾挥发基本不能实现。生产工艺中,每槽电解槽的电解液循环量要在40~60L/min,减少循环量会影响电解效果。总的来说,降低电解液温度和减少循环量均无法保证铅电解生产工艺,所以减少液面波动是减少酸耗的仅有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保证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为了解决铅电解车间酸雾挥发严重、酸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该电解槽引入进液管道深入液面以下,回液管道增加U型液封结构,实现减少酸雾挥发,降低酸耗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所述电解槽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管、另一侧设置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前端弯曲、伸入电解槽本体内电解液液面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1),所述电解槽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管(11)、另一侧设置有回液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1)的前端弯曲、伸入电解槽本体(1)内电解液液面以下,进液管(11)的管口部开设有孔洞(111),所述回液管(12)的前端呈U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电解降酸耗的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本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引流盒(14),引流盒(14)的上端液位与电解液液面位于同一平面,引流盒(14)的下端伸入电解槽本体(1)的底部且引流盒(14)下部开口,所述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帅领王芝玉宗迎军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豫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