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建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25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左侧壁设置有插入口,所述架体内腔侧壁前部转动连接有前滚轮组,所述架体内腔侧壁前部位于前滚轮组右方转动连接有后滚轮组,所述架体前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箱,所述前滚轮组与后滚轮组前端位于矩形防护箱内腔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齿轮与下齿轮,所述架体右侧壁设置有出口,所述架体下端面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架体后侧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拉直技术领域。该建筑钢筋拉直装置,解决了钢筋拉直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普通拉直机单孔位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装置无法移动的问题。效率低下以及装置无法移动的问题。效率低下以及装置无法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拉直
,具体为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不断拔地而起,这就使钢筋的使用率大大提高,钢筋在使用时需要先进行拉直处理,一般人们拉直钢筋都是使用钢筋拉直机,它可以将扭曲的钢筋进行拉直,从而方便使用,普通的钢筋拉直机拉直钢筋时,钢筋在拉直装置内经常存在打滑无法前进的情况,需要手动对装置进行调整后才可以继续工作,使得工作效率下降,普通的钢筋拉直机只有一个拉直孔位,这样在需要大量使用钢筋时就跟不上需求,导致延缓工期,而且普通的钢筋拉直机都无法进行移动,在使用时就会产生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解决了钢筋拉直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普通拉直机单孔位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装置无法移动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左侧壁设置有插入口,所述架体内腔侧壁前部转动连接有前滚轮组,所述架体内腔侧壁前部位于前滚轮组右方转动连接有后滚轮组,所述架体前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箱,所述前滚轮组与后滚轮组前端位于矩形防护箱内腔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齿轮与下齿轮,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前滚轮组与后滚轮组前端位于下齿轮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与第二转轮,所述架体下端面左部通过第一固定套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位于矩形防护箱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三转轮传动连接,所述架体内腔底部位于后滚轮组右方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有拉直块,所述架体内腔中部设置有主动转轮与从动转轮,所述架体内腔侧壁后部位于主动转轮右方转动连接有限位滚轴,所述架体前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异形防护箱,位于异形防护箱内腔左侧下方与右侧上方的所述限位滚轴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六转轮与第五转轮,所述架体下端面右部通过第二固定套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位于异形防护箱内腔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五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六转轮传动连接,所述架体右侧壁设置有出口,所述架体下端面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架体后侧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小号转轮。
[0007]优选的,所述拉直块内腔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前滚轮组、后滚轮组、主动转轮、从动转轮与限位滚轴外侧壁均设置有钢筋槽,所述钢筋槽内腔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条。
[0008]优选的,所述插入口、限位孔与出口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前滚轮组、后滚轮组、主动转轮、从动转轮、限位滚轴外侧壁设置的钢筋槽数量均为3个,每组所述插入口、钢筋槽、限位孔、出口之间均为对应连通。
[0009]优选的,左右两个所述主动转轮通过转动杆贯穿架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小号转轮,中部所述主动转轮通过所述转动杆贯穿架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大号转轮,所述小号转轮与所述大号转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轮通过转动杆与架体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齿轮,每组所述主动转轮与从动转轮下方连接的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转轮上端面通过固定杆与架体上端面固定连接,主动转轮上端面与固定杆为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下端转动连接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带有自锁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侧壁环形固定连接有斜撑。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建筑钢筋拉直装置,通过在每个钢筋槽底部都设置有防滑条,避免钢筋通过前滚轮组、后滚轮组、主动转轮、从动转轮与限位滚轴时发生原位滑动,不再向前传输,从而加快了每个传送部位的传送速度,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通过在架体内腔分别设置有三组插入口、限位孔、前滚轮组、后滚轮组、主动转轮、从动转轮、限位滚轴与出口,从而可以同步进行三组钢筋的拉直工作,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第三电机转动,再配合第二皮带,使得小号转轮与大号转轮同步转动,然后带的与小号转轮与大号转轮固定连接的转动杆,使得主动转轮以及相互啮合连接的齿轮转动,从而带着从动转轮跟着同步转动,再配合钢筋槽内设置的防滑条,给予插入的钢筋一个向前的牵引力,从而提升传送速度,提高拉直装置工作效率。
[0015](2)该建筑钢筋拉直装置,通过在螺纹杆底部转动连接有自锁结构的万向轮,使得拉直装置在换位置或者移动时更加方便省事省力。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之间的配合,当拉直装置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时,先锁定万向轮将拉直装置固定,再转动螺纹套,使得斜撑下移,使得拉直装置再次固定,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侧视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架体、2矩形防护箱、21第一固定套、22第一电机、23 第一转轮、24第一皮带、25第二转轮、26第三转轮、27上齿轮、28 下齿轮、3异形防护箱、31第二固定套、32第二电机、33第四转轮、 34第三皮带、35第五转轮、36第六转轮、4观察口、5插入口、6螺纹杆、61螺纹套、62斜撑、63万向轮、7出口、8固定架、81第三电机、82小号转轮、83第二皮带、84大号转轮、9前滚轮组、91后滚轮组、10钢筋槽、101防滑条、11拉直块、111限位孔、112固定座、12主动转轮、121齿轮、122固定杆、123转动杆、124从动转轮、13限位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左侧壁设置有插入口5,架体1内腔侧壁前部转动连接有前滚轮组9,架体1内腔侧壁前部位于前滚轮组9 右方转动连接有后滚轮组91,架体1前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箱2,前滚轮组9与后滚轮组91前端位于矩形防护箱2内腔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齿轮27与下齿轮28,上齿轮27与下齿轮28 啮合连接,前滚轮组9与后滚轮组91前端位于下齿轮28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26与第二转轮25,架体1下端面左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左侧壁设置有插入口(5),所述架体(1)内腔侧壁前部转动连接有前滚轮组(9),所述架体(1)内腔侧壁前部位于前滚轮组(9)右方转动连接有后滚轮组(91),所述架体(1)前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防护箱(2),所述前滚轮组(9)与后滚轮组(91)前端位于矩形防护箱(2)内腔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上齿轮(27)与下齿轮(28),所述上齿轮(27)与下齿轮(28)啮合连接,所述前滚轮组(9)与后滚轮组(91)前端位于下齿轮(28)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26)与第二转轮(25),所述架体(1)下端面左部通过第一固定套(2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输出端位于矩形防护箱(2)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23),所述第一转轮(23)通过第一皮带(24)与第二转轮(2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25)通过第一皮带(24)与第三转轮(26)传动连接,所述架体(1)内腔底部位于后滚轮组(91)右方通过固定座(112)固定连接有拉直块(11),所述架体(1)内腔中部设置有主动转轮(12)与从动转轮(124),所述架体(1)内腔侧壁后部位于主动转轮(12)右方转动连接有限位滚轴(13),所述架体(1)前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异形防护箱(3),位于异形防护箱(3)内腔左侧下方与右侧上方的所述限位滚轴(13)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六转轮(36)与第五转轮(35),所述架体(1)下端面右部通过第二固定套(31)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2),所述第二电机(32)输出端位于异形防护箱(3)内腔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轮(33),所述第四转轮(33)通过第三皮带(34)与第五转轮(35)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轮(35)通过第三皮带(34)与第六转轮(36)传动连接,所述架体(1)右侧壁设置有出口(7),所述架体(1)下端面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下端设置有万向轮(63),所述架体(1)后侧壁通过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
申请(专利权)人:丁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