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04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它是在机构输出杆(13)的下端固定一万向节(12),万向节(12)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在合闸拐臂(11)上,合闸拐臂(11)与断路器的大轴(7)配合完成断路器的合分闸操作。这种断路器在合分闸过程中,可以避免机构输出杆横向受力,从而延长了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构的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真空断路器,特别与一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有关。
技术介绍
传统高压真空断路器其操动机构主要采用弹簧机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 因而故障源多,长期频繁操作,故障率高,使用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近 年来出现的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以其主要运动零部件少、动作可靠、合闸特性 与真空断路器配合得比传统操动机构更好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但是,目前的永 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在力的传递上仅靠在拐臂上开长圆孔,在分合闸过程中,拐 臂孔和机构输出杆的销子直接接触,摩擦力大,效率不高,且容易造成机构的 损坏,同时也给永磁机构的控制部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构输出杆横向不受力,效率更高的永磁 机构真空断路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真空断路器永磁机构的机构输出杆下端 固定有一万向节,万向节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在合闸拐臂上,合闸拐臂与断路 器的大轴配合完成断路器的合分闸操作。本技术提供的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机构输出杆、万向节和合闸拐臂 组成机构输出。在分合闸过程中,可以通过万向节实现不让机构输出杆横向受 力,即拐臂孔的中心与机构输出杆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不容易造成机构的损坏,整个机构的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可以频繁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一个实施例在合闸位置时的结构示 意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在分闸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绝缘套筒 2、绝缘拉杆 3、大拐臂 4 、销轴 5、挂板 6、分闸弹簧 7、大轴 8 、拐臂 9、连板 10 、框架 11、合闸 拐臂 12 、万向节 13、机构输出杆 14、永磁机构 15、真空灭 弧室 16、带长圆孔的合闸拐臂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真空灭弧室15固定 在绝缘套筒l上,通过螺纹固定于框架10的底部。绝缘拉杆2位于真空灭弧室 15的下端用螺母紧固。大拐臂3的左端与绝缘拉杆2的下端连接,大拐臂3本 体置于框架10内,其中部设有一圆孔。销轴4置于该圆孔并与框架10铰接, 大拐臂3可以绕销轴4转动。连板9的一端与大拐臂3的右端铰接,连板9的 另一端与大轴7上的拐臂8相铰接。在机构输出杆13下端通过螺纹孔连接有一 万向节12,万向节12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在合闸拐臂11上,合闸拐臂11与断 路器的大轴7配合完成断路器的合分闸操作。在断路器需要合闸时,永磁机构14的线圈带电,驱动机构输出杆13向下 运动,带动万向节12、合闸拐臂ll,合闸拐臂11的转动会驱使大轴7作顺时针转动,同时大轴7的转动会带动每一相的拐臂8转动,拐臂8向下压住连板9, 迫使大拐臂3右端向下运动,弹簧6被拉伸,大拐臂3左端向上运动,使真空 灭弧室15的动静触头闭合完成合闸的操作。在合闸完成过程中由于使用了万向 节,不会再出现机构输出杆横向受力的现象,从而延长了机构的使用寿命,提 高了机构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包括绝缘套筒(1)、绝缘拉杆(2)、拐臂(3)、挂板(5)、分闸弹簧(6)、大轴(7)、拐臂(8)、连板(9)、框架(10)、永磁机构(14)、真空灭弧室(15)及机构输出杆(13),其特征在于:机构输出杆(13)的下端固定有一万向节(12),万向节(12)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在合闸拐臂(11)上,合闸拐臂(11)与断路器的大轴(7)配合完成断路器的合分闸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包括绝缘套筒(1)、绝缘拉杆(2)、拐臂(3)、挂板(5)、分闸弹簧(6)、大轴(7)、拐臂(8)、连板(9)、框架(10)、永磁机构(14)、真空灭弧室(15)及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朝赵振伟张丰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