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稳忠专利>正文

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908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包含固化壳体和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含三个构成相同的分支电路A、B、C,每个分支电路含有一个由二极管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两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有电容,在整流电路的一个交流端串接由电阻、电容并联而成的电抗,在电抗两端并联由PTC热敏电阻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而成的支路,PTC热敏电阻的一端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各自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后与相邻分支电路中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同时也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该模块设计思路新颖、合理,模块的电路结构简单,灭弧效果明显、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模块,具体为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电气控制开关(特别是三相交流电气控制开关,如三相交流接触器)大多采用限流分断原理来实现减小触头电弧。在交流接触器产品中通常采用去离子栅灭弧方法,利用栅片增长电弧电压,以此来限制电弧电流。在低压电气开关中,通常采用磁吹灭弧的方法,触头分断时,利用吹弧磁场把电弧拉长,从而增加电弧电压,以此限制电弧电压。离子栅灭弧和磁吹灭弧使控制电器的结构复杂。近年来,出现了多种使电弧电压迅速增长的方法。如日本三菱公司提出的VJC技术,法国TE公司提出的绝缘屏幕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三菱公司又推出了低压断路器的壁侵蚀与自动气吹灭弧新技术。上述灭各种灭弧方法都属被动式灭弧方法。它们是在电弧产生后设法使金属相电弧尽快转化为气相电弧,并尽量拉长电弧,使电弧电压迅速增长,以此达到灭弧的目的。由于触头间产生电弧的主要原因是触头间有电流流过,并且流过触头间的电流越大,触头闭合或分断瞬间产生的电弧也越大。因此设法减小触头闭合或分断瞬间流过触头间的电流强度是限制产生电弧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接触器灭弧装置结构复杂且都是被动式灭弧所带来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分流原理制成的主动式灭弧装置(或灭弧部件)——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本技术是采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包含模块的固化壳体和固化于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含三个构成相同的分支电路A、B、C,每个分支电路含有一个由二极管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两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有电容,在整流电路的一个交流端串接由电阻、电容并联而成的电抗,在电抗两端并联由PTC热敏电阻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而成的支路,PTC热敏电阻的一端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各自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后与相邻分支电路中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同时也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这是所谓的“相邻”分支电路,按照三相交流电的一般连接规律,应当是分支电路A中的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该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与分支电路C的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分支电路C中的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该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与分支电路B的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分支电路B中的PTC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该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与分支电路A的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即A连C,C连B,B连A;也可以是A连B,B连C,C连A)。各分支电路都从PTC热敏电阻两端(其中一端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后)分别引出线端,如此,模块共有六个引出线端。使用时,分支电路A的PTC热敏电阻两端的引出线连接于三相交流接触器A相触头两端;分支电路B的PTC热敏电阻两端的引出线连接于三相交流接触器B相触头两端;分支电路C的PTC热敏电阻两端的引出线连接于三相交流接触器C相触头两端。可以看出,该模块灭弧的原理就是,通过继电器常开、常闭触点的切换,在接触器触头闭合瞬间前将PTC热敏电阻并联于触头两端,而在接触器触头完全断开后,其两端并联的PTC热敏电阻才脱离。而在接触器触头完全闭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并联于触头两端的PTC热敏电阻无电流通过,触头闭合或分断(电弧主要在分断时产生)产生电弧时,由于并联的PTC热敏电阻起分流作用,抑制了电弧产生的条件,从而起到快速灭弧的作用。功能电路模块化已是发展趋势。功能电路以模块的形式形成产品,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本技术所述的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利用了分流原理,设计思路新颖、合理,模块的电路结构简单,灭弧效果明显、可靠。本技术所述的电子灭弧模块也可用于其它带有触头的电气控制开关,如交流断路器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模块的内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包含模块的固化壳体7和固化于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含三个构成相同的分支电路A、B、C,每个分支电路含有一个由二极管(D1-D4、D5-D8、D9-D12)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两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J1、J2、J3),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有电容(C4、C5、C6),在整流电路的一个交流端串接由电阻、电容并联而成的电抗(R1和C1、R2和C2、R3和C3),在电抗两端并联由PTC热敏电阻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而成的支路(RT1和J1-1、RT2和J2-1、RT3和J3-1),PTC热敏电阻(RT1、RT2、RT3)的一端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PTC热敏电阻(RT1、RT2、RT3)的另一端与各自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2、J2-2、J3-2)串联后与相邻分支电路中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同时也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在短时间内,若交流接触器频繁通断的次数太多,会引起PTC热敏电阻阻值变大,灭弧功能减小甚至丧失。为克服上述缺点,在每个分支电路中PTC热敏电阻(RT1、RT2、RT3)两端并联两个以上的常温阻值不同的PTC热敏电阻。当频繁通断次数太多,使常温阻值低的PTC热敏电阻阻值增大至超过常温阻值较高的另一个PTC热敏电阻时,常温阻值较高的PTC热敏电阻进入工作状态,使常温阻值较低的PTC热敏电阻得以恢复,这样,彼此补偿,可克服上述缺点。根据电路结构,该模块有6个引出线端。线端1、4为分支电路A中PTC热敏电阻RT1两端的引出线端,模块使用时连接于接触器A相主触头JA两端,线端2、5为分支电路B中PTC热敏电阻RT2两端的引出线端,模块使用时连接于接触器A相主触头JB两端,线端3、6为分支电路C中PTC热敏电阻RT3两端的引出线端,模块使用时连接于接触器A相主触头JC两端。当交流接触器闭合瞬间产生电弧电流时,主触头JB间的电弧电流经下列途径从交流电B相出发,经主触点JB→分支电路A的整流二极管D4→继电器J1的线圈和储能滤波电容C4的并联电路→整流二极管D2→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I-1→PTC热敏电阻RT1→交流电A相形成回路;或从交流电A相出发,经PTC热敏电阻RT1→继电器J1常闭触点J1-1→分支电路A中的整流二极管D1→继电器J1的线圈和储能滤波电容C4的并联电路→整流二极管D3→接触器主触头JB回到交流电B相形成回路。使储能电容C4迅速充电。当电容C4上的充电电压满足继电器J1的吸合条件时,继电器J1吸合,常闭触点J1-1断开,同时常开触点J1-2闭合把PTC热敏电阻RT1并联在接触器A相主触头JA两端,吸收主触头JA的电弧电能,从而达到灭弧的目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J1-1断开后,分支电路A通过R1和C1并联而成的电抗和桥式整流电路继续为滤波电容C4提供维持电压,维持继电器J1的吸合状态。若交流接触器主触头在闭合期间不产生电弧,或产生的电弧电流不足以使继电器J1吸合,在主触头闭合后,A相和B相之间的线电压同样会通过上述回路使继电器J1吸合,使PTC热敏电阻RT1并联在接触器A相主触头JA两端,为主触头分断时灭弧作好准备。主触头分断时,一方面由于储能电容C4和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包含模块的固化壳体(7)和固化于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其特征为:内部电路包含三个构成相同的分支电路(A)、(B)、(C),每个分支电路含有一个由二极管(D↓[1]-D↓[4]、D↓[5]-D↓[8]、D↓[9]-D↓[12])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两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J↓[1]、J↓[2]、J↓[3]),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有电容(C↓[4]、C↓[5]、C↓[6]),在整流电路的一个交流端串接由电阻、电容并联而成的电抗(R↓[1]和C↓[1]、R↓[2]和C↓[2]、R↓[3]和C↓[3]),在电抗两端并联由PTC热敏电阻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而成的支路(RT↓[1]和J↓[1-1]、RT↓[2]和J↓[2-1]、RT↓[3]和J↓[3-1]),PTC热敏电阻(RT↓[1]、RT↓[2]、RT↓[3])的一端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PTC热敏电阻(RT↓[1]、RT↓[2]、RT↓[3])的另一端与各自分支电路中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2]、J↓[2-2]、J↓[3-2])串联后与相邻分支电路中整流电路的另一个交流端相连,同时也作为引出线端引至模块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电子灭弧模块,包含模块的固化壳体(7)和固化于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其特征为内部电路包含三个构成相同的分支电路(A)、(B)、(C),每个分支电路含有一个由二极管(D1-D4、D5-D8、D9-D12)构成的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两端连接有继电器线圈(J1、J2、J3),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有电容(C4、C5、C6),在整流电路的一个交流端串接由电阻、电容并联而成的电抗(R1和C1、R2和C2、R3和C3),在电抗两端并联由PTC热敏电阻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稳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稳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