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773 阅读:5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一个动触头、两个U形静触头和位于动触头两侧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加磁场强度,从而增加电弧运动速度、提高灭弧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灭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U形引弧角灭弧是利用铁磁U形引弧角在触头断丌时,在触头区域内形成磁场,驱 动电弧向外运动;当电弧形成四段串联短弧,电流过零时,利用近极效应有效熄灭电弧, 不再重燃。U形灭弧片灭弧装置因其结构简单,灭弧性能良好,可以较好地保护灭弧罩,使其 避免受到电弧高温地直接作用而烧损,从而采用U形灭弧片制成的灭弧装置被广泛运用 于小容量交流接触器上。迄今为止,国外凡采用U形引弧角灭弧的交流接触器,无一例外的采用铜制的动静触头和u形引弧角相配合。研究表明,由于u形引弧角形成的吹弧磁场要通过较长的空隙,磁场强度不高,电弧运动速度不快,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灭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增加磁场强度,从而增加电弧运动速度、提高灭 弧效果的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一个动触头、 两个U形静触头和位于动触头两侧的灭弧机构,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磁场强度 的第一引弧件。所述第一引弧件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角落处的向着静触头方向突 起的引弧部。所述第一引弧件的基本形状为矩形,在其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一个基本形状为L形的引弧部。所述动触头的基本形状为矩形,所述各引弧部包裹住动触头的一角。所述各静触头的u形槽中还设置有基本形状为u形、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二引弧件。所述第二引弧件包括U形板状的主体、设置在主体一端的向着动触头方向突起的引 弧部。所述第二引弧件的引弧部的基本形状是L形,且设置在在U形主体上部接近灭弧 机构的一端的两角处。所述各引弧部包裹住静触头的一角。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专利针对传统的U形灭弧片灭弧装置 的缺点,在接触器的动触头上加装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以及在第一引弧件 的角落处设置基本形状为L形且包裹住动触头四角的引弧部,该第--引弧件和动触头固 定为一体,由于和电弧电流紧密偶合,可激励较强的磁场,这一磁场和U形静触头联结 板形成的磁场相叠加,驱动电弧迅速运动,从而大大缩短灭弧时间,提高分断能力,同 时电弧弧根迅速离开银触点,跳到包围在动触头四角的第一引弧件的引弧部上,有效保 护触点减少触点磨损,有利于电寿命的提高。(2)本技术还可在各静触头的U形槽 中还设置有基本形状为U形的、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二引弧件,该第二引弧件和第一 引弧件相配合,可更好的增加磁场强度,增强电磁力F的强度,加快电弧运动,使电弧 迅速移到灭弧机构上,冷却、熄灭电弧,縮短灭弧时间,提高分断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种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1所示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中第一引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是图1所示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中第二引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动触头l, U形静触头2,灭弧机构3,第一引弧件4,主体部41,引弧部42,第二引弧件5,主体51,引弧部52,弹簧6,壳体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 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从侧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 3是图1所示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中第一引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交 流接触器灭弧装置中第二引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见图1和图2,包括一个由弹簧6提供复位力的动触头1、两个固定在壳体7上的U形静触头2和位于动触头1两侧的灭弧机构3; 所述动触头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4,所述各静触头2的U形槽21 中还设置有基本形状为U形、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二引弧件5。见图3,所述第一引弧件4包括矩形平板状的主体部41和设置在主体部41四个角 落处、基本形状为L形、且向着静触头2方向突起的四个引弧部42。所述各引弧部42 包裹住动触头l的一角。见图4,所述第二引弧件包括U形板状的主体51、设置在主体51—端的向着动触 头1方向突起的引弧部52。所述第二引弧件5的引弧部52的基本形状是L形,且设置 在在U形主体51上部接近灭弧机构3的一端的两角处。所述各引弧部52包裹住静触头 2的一角。本实施例具有优点如下 (1)本实施例专利针对传统的U形灭弧片灭弧装置的缺点,在接触器的动触头上 加装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在各静触头的U形槽中还设置有基本形状为U 形的、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二引弧件,该第一引弧件和动触头固定为一体,该第二引 弧件和静触头固定为一体,由于第一引弧件、第二引弧件和电弧电流紧密偶合,可激励 较强的磁场,这一磁场和U形静触头联结板形成的磁场和相叠加,驱动电弧迅速运动, 从而大大縮短灭弧时间,提高分断能力,同时电弧弧根迅速离丌银触点,跳到包围在动 触头四角的第一引弧件的引弧部上,有效保护触点减少触点磨损,有利于电寿命的提高。 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 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 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 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一个动触头(1)、两个U形静触头(2)和位于动触头(1)两侧的灭弧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包括一个动触头(1)、两个U形静触头(2)和位于动触头(1)两侧的灭弧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上设置有用于增加磁场强度的第一引弧件(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件(4)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41)和设置在主体部(41)角落处的向着静触头(2)方向突起 的引弧部(4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件(4) 的基本形状为矩形,在其四个角落处均设置有一个基本形状为L形的引弧部(4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的 基本形状为矩形,所述各引弧部(42)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乐董仁勇黄章武陈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