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96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通过在从开关接点向壳体外侧突出的端子上设置向上下方向的多个折曲部,在将端子软钎焊在布线基板的连接区域上时,在多个折曲部和连接区域之间形成多个软钎料层,通过该多个软钎料层,能够提高端子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开关从布线基板上脱落或浮起,能够得到可进行可靠操作的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所用的开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携带电话、个人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性能 化的推进,在这些设备所使用的开关中,也谋求小型薄型、能够可靠地进 行操作的开关。关于这种以往的开关,利用图6~图8进4iH兌明。图6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立体图。在图6、 图7中,绝缘树脂制的壳体101为上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形。固定接点102 由导电金属薄板构成。而且,多个固定接点102通过嵌件成形等被植入(植 設)固定在壳体IOI的内底面。绝缘树脂制的操作体103,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地被收纳在壳体101 内,并且,操作部103A从壳体101的侧面突出。弹性金属薄板制的可动接点104,其中间部固定在操作体103的下面。 而且,该可动接点104的两端以稍挠曲的状态与中央和右侧的固定接点102 弹性接触,从而形成开关接点。金属薄板制的盖105覆盖壳体101上面的开口部。而且,从固定接点 102延伸出并从壳体101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端子106,从根部向上方弯曲, 从而构成开关107。图8是将以往的开关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情况的剖视图。在图8中, 在布线141108的上下面上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在其上面, 以比开关107的尺寸稍小的间隔i殳有多个连接区域109。另外,在该连接区域109上载置有壳体101的端部下面和端子106。在将膏状软钎料等涂敷到连接区域109的上面之后,进行加热形成软 钎料层110。而且,通过该软钎料层110将多个向上方弯曲的端子106电 连接于连接区域109,并且被机械固定,从而构成以往的开关。这样构成的以往的开关是使操作部103A从操作面板突出地安装在电 子设备的操作面板(未图示)的后侧。而且,端子106通过布线M 108 的布线图案、与其连接的连接器、导线(未图示)等电连接于设备的电路 (未图示)。当向左侧滑动操作操作部103A时,固定在操作体103的下面的可动 接点104向左侧移动,其两端与左侧和中央的固定接点102弹性接触,从 而进行开关接点的切换。而且,该电信号从端子106通过布线图案等被输 出到设备的电路,从而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在进行这样的操作时,即使在对操作部103A施加稍大的力的情况下, 通过形成在向上方弯曲的端子106和连接区域109之间的软钎料层110, 也能够防止端子106从连接区域109剥离,并能防止开关107从布线141 108脱落或浮起。即构成为,使从壳体101的端部向外側突出的端子106 向上方弯曲,并在该端子106和连接区域109之间形成软钎料层110,由 此,能够提高将端子106固定在连接区域109上的力,也就是能够提高所 谓的端子强度。此外,作为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的信息,公知的有 例如日本特开2003 - 29718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开关中,由于涂敷的^:4f^的量,在端子106和 连接区域109之间所形成的软钎料层110的大小容易产生偏差,难以得到 足够的端子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端子强度且能进行可靠的操作的开关。 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从开关接点向壳体外侧突出的端子上设置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折曲部而构成开关。在将端子软钎焊于布线基板的连接区域时, 在多个折曲部和连接区域之间形成多个软钎料层,通过该多个软钎料层,能够提高端子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开关从布线J41上脱落或浮起,能够 得到可进行可靠操作的开关。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安装在布线基&上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开关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情况下的 剖#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开关的立体图。 图6是以往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7是以往的开关的立体图。图8是以往的开关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主要以滑动操作形式的开关为例,采用图1~图5就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方式进4亍i兌明。 (实施方式)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 式中的开关的立体图。在图1、图2中,上面开口的大致箱形的壳体1由 液晶聚合物或聚苯硫醚(PPS)等绝缘树脂构成。固定接点2由铜合金等 导电金属薄板构成。而且,多个固定接点2通过嵌入成形等被植入固定在 壳体l的内底面。操作体3由液晶聚合物或尼龙等绝,脂构成,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 地被收纳在壳体l内。此外,操作部3A从壳体1的侧面突出。另外,可动接点4由铜合金等弹性金属薄板构成,其中间部固定在操 作体3的下面上。而且,该可动接点4的两端以稍弯曲的状态与中央和右 侧的固定接点2弹性接触,从而形成开关接点。铜等金属薄板制的盖5覆盖壳体1的上面的开口部。而且,在从固定 接点2延伸出并从壳体1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端子12上,形成有朝向上下 方向的多个4斤曲部12A、 12B,从而构成开关17。此外,端子12的上下方向的折曲部12A、 12B形成为V字状,该V字 的相对的折曲部12A、 12B的长度大致相等,弯曲部12C、 12D的角度为 30度~90度,优选形成为50度~70度。而且,折曲部12A、 12B的长度为端子12的厚度的2 ~ 5倍,例如, 端子12的厚度为O.lmm,长度为0.2mm ~ 0.5mm。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开关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情况下的剖视 图。在图3中,在由酚醛纸或加入了玻璃的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布线J4118 上下面上,由铜箔等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而且,在该上面, 以比开关17的尺寸稍大的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区域19。另外,在该连接区 域19上载置有端子12。在膏状软钎料等被涂敷到连接区域19的上面上后,进行加热从而形成 软钎料层IO。而且,通过该软钎料层IO,端子12的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 折曲部12A和12B电连接于连接区域19,并且,开关17被机械固定。在载置于从壳体l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并以比开关l7的尺寸稍大的间 隔^殳置的连接区域19上的端子12上,形成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折曲部 12A、 12B。而且,在折曲部12A、 12B和连接区域19之间形成多个软钎 料层IO,开关17被固定于布线Ml8。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开关,使操作部3A从操作面板突出并被安M 电子设备的操作面板(未图示)的后侧。而且,端子12通过布线J4! 18 的布线图案、连接在其上的连接器、导线(未图示)等电连接于设备的电 路(未图示)。当将操作部3A向左侧滑动操作时,固定在操作体3的下面上的可动接点4向左侧移动,其两端与左侧和中央的固定接点2弹性接触,从而进 行开关接点的切换。而且,该电信号从端子12通过布线图案等被输出到设 备的电路,从而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在进行这样的操作时,即使在对操作部3A施加稍大的力的情况下, 在软钎焊于多个连接区域19上的多个端子12上,如上所述,形成有朝向 上下方向的多个折曲部12A和12B,在这些折曲部和连接区域19之间形 成有多个软钎料层IO,因此,能够防止端子12从连接区域19剥离。在从壳体l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端子12上,设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 折曲部12A和12B,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 箱形的壳体、 可移动地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操作体、 通过所述操作体的移动而进行电连接/断开的开关接点和 从所述开关接点向所述壳体外侧突出的端子, 在所述端子上设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折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9-7 232329/20071.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箱形的壳体、可移动地收纳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福献二西村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