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936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一端固接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呈针管形状,第二连接端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匀设有挤压条,挤压条的长度第二连接端长度相同,相邻挤压条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内圈设置挤压条,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然后通过压线钳挤压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被挤压变形,同时挤压条相互聚拢并挤压在导线上,以及导线的部分导线丝嵌入相邻挤压条之间的间隙内,在挤压条相互聚拢时,间隙逐渐缩小,相邻挤压条的侧壁再次挤压导线,进一步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之间的连接强度。二连接端之之间的连接强度。二连接端之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形端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形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针形端子用于将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一起,将导线上裸露的有效导电部位夹持在针形端子上,然后将针形端子插入电气设备上的插脚部位,而现有的针形端子在对导线挤压夹持后,针形端子由形变量有限,针形端子未能有效稳定夹持导线,在将针形端子从电气设备的上接线孔位置拔出过程中,导线脱落针形端子,后续还得通过工具将针形端子从接线孔位置取下,不便于操作人员的电气作业。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针形端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针形端子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一端固接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呈针管形状,第二连接端为断开设置,断开处通过焊银固定,第二连接端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端的内壁上均匀设有挤压条,挤压条的长度第二连接端长度相同,相邻挤压条之间留有间隙;在原有针形端子的基础时,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内圈设置挤压条,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然后通过压线钳挤压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被挤压变形,同时挤压条相互聚拢并挤压在导线上,以及导线的部分导线丝嵌入相邻挤压条之间的间隙内,在挤压条相互聚拢时,间隙逐渐缩小,相邻挤压条的侧壁再次挤压导线,进一步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6]优选的,每个挤压条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状的凸起,凸起沿着加挤压条设置;挤压条相互聚拢时,凸起也相互靠近,使得相邻挤压条之间的间隙被凸起封堵住,同时凸起挤压导线,再次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入口端设有倒角;通过设置倒角,在导线的端部插入第二连接端内过程中,倒角增大第二连接端入口面,减少部分导线丝叉开裸露在第二连接端外的可能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处设有挡板,挡板固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在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过程中,通过挡板对导线的插入长度进行限制,防止导线的有效导电部位贯穿第二连接端,致使第二连接端无效电性挤压连接导线。
[0009]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中间位置开设通孔,通孔贯穿至第二连接端内;
[0010]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挤压条端部围成圈的直径;通过通孔,方便查看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部的深度,保证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稳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圈为粗糙面;第二连接端的外圈为粗糙面,增大操作者手指与针形端子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针形端子本体脱离手指的可能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端的长度。
[001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4]在原有针形端子的基础时,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内圈设置挤压条,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然后通过压线钳挤压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被挤压变形,同时挤压条相互聚拢并挤压在导线上,以及导线的部分导线丝嵌入相邻挤压条之间的间隙内,在挤压条相互聚拢时,间隙逐渐缩小,相邻挤压条的侧壁再次挤压导线,进一步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5]以及挤压条相互聚拢时,凸起也相互靠近,使得相邻挤压条之间的间隙被凸起封堵住,同时凸起挤压导线,再次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6]同时通过设置倒角,在导线的端部插入第二连接端内过程中,倒角增大第二连接端入口面,减少部分导线丝叉开裸露在第二连接端外的可能性;
[0017]再者在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过程中,通过挡板对导线的插入长度进行限制,防止导线的有效导电部位贯穿第二连接端,致使第二连接端无效电性挤压连接导线;
[0018]其次通过通孔,方便查看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内部的深度,保证导线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端子本体的第一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端子本体的第二立体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端子本体的仰视图。
[0024]图中:1、端子本体;2、第一连接端;3、第二连接端;4、挤压条;5、间隙;6、凸起;7、倒角;8、挡板;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4,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包括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的一端固接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呈针管形状,第二连接端3为断开设置,断开处通过焊银固定,第二连接端3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端3的内壁上均匀设有挤压条4,挤压条4的长度第二连接端3长度相同,相邻挤压条4之间留有间隙5;针形端子用于将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一起,将导线上裸露的有效导电部位夹持在针形端子上,然
后将针形端子插入电气设备上的插脚部位,而现有的针形端子在对导线挤压夹持后,针形端子由形变量有限,针形端子未能有效稳定夹持导线,在将针形端子从电气设备的上接线孔位置拔出过程中,导线脱落针形端子,后续还得通过工具将针形端子从接线孔位置取下,不便于操作人员的电气作业;为此,在原有针形端子的基础时,通过在第二连接部的内圈设置挤压条4,导线插入第二连接端3内,然后通过压线钳挤压第二连接端3,第二连接端3被挤压变形,同时挤压条4相互聚拢并挤压在导线上,以及导线的部分导线丝嵌入相邻挤压条4之间的间隙5内,在挤压条4相互聚拢时,间隙5逐渐缩小,相邻挤压条4的侧壁再次挤压导线,进一步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3之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8]每个挤压条4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状的凸起6,凸起6沿着加挤压条4设置;挤压条4相互聚拢时,凸起6也相互靠近,使得相邻挤压条4之间的间隙5被凸起6封堵住,同时凸起6挤压导线,再次提高导线与第二连接端3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9]所述第二连接端3的入口端设有倒角7;通过设置倒角7,在导线的端部插入第二连接端3内过程中,倒角7增大第二连接端3入口面,减少部分导线丝叉开裸露在第二连接端3外的可能性。
[0030]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包括端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的一端固接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呈针管形状,第二连接端(3)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端(3)为断开设置,断开处通过焊银固定,第二连接端(3)的内壁上均匀设有挤压条(4),挤压条(4)的长度第二连接端(3)长度相同,相邻挤压条(4)之间留有间隙(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挤压条(4)的两侧对称设有条形状的凸起(6),凸起(6)沿着加挤压条(4)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形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3)的入口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二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飞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