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83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开关,主要是由一壳体、一导杆、一底盖及两导电片所相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导杆是置于壳体内,其导杆上部设有一按压部,中间穿置有一接触弹簧,下部设有一凸柱,凸柱上套接一回复弹簧,另底盖上穿置有两导电片,藉由在按压部向下施力,使其接触弹簧会碰触到两导电片而形成导通,再当按压部无向下施力时,藉由回复弹簧的弹性原理产生一向上反弹力,使其完成开关的开、闭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已有开关所产生的火花、漏电、短路,以及接触点过热熔化的缺点。具有体积小、构造简单、易组装,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开关,特别是以按压动作的开、关切换方式,主要解决已有开关容易因接触片的接触面导通时,瞬间产生火花的开关结构改进。一般已有开关10的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有一壳体12,为两半壳体121、122,利用两螺丝123、124相紧固而成,其上端呈一半圆弧槽1211、1221,以供推杆11穿置。-推杆11,是呈-圆柱体状,置于开关壳体12,并以其下端的凸柱111套置一接触片16及连接一弹簧13,作为一按压开关10的往复动作。L型铜片14、15,是设于开关壳体12内部二侧,作为电源导通的接合处。动作时,举例而言,当按压开关10时,其推杆11会向下施力,当接触片16,碰触到L型铜片14、15时,即形成电源导通,又当不按压开关10时,该弹簧13因反弹力会自动向上反弹回后,而完成开关的开、闭动作单元。目前此种开关10的设计常会造成下列缺点1、该接触片16及弹簧13因都相连接在推杆底部的凸柱111上常因电源导通有误而碰触到,使其开关造成漏电或短路。2、该壳体12底部并无一让弹簧13相抵住的位置,常会造成弹簧13会左右滑动,使得开关寿命减短。3、该接触片16是为一硬性铜片,在接触两L型导电片时,会造成导通时瞬间产生火花,使得接点过热熔化。4、该开关10体积过大,使得其应用范围缩小,造成使用不便,因此,综合上述缺点极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本创作人有鉴于已有开关的缺点,就利用本身的学理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潜心研究及反复测试终于研制出本技术,为了解决已有开关的缺点,是本技术主要目的。根据前要,本技术主要是由一壳体,一导杆,一底盖及两导电片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壳体内部设有一容置部,以使导杆置入其中,在该上部设有一按压部,中间有一穿孔供穿置一接触弹簧,下部设有一凸柱,该凸柱上套置一回复弹簧,在其底盖两侧有两相对凸块,以配合壳体上的两凹槽,用以扣合固定底盖,且在该底盖上穿置有两导电片,利用在按压部向下施力,使其接触弹簧会碰触到两翌电片而形成导通,再当在按压部与向下施力时,利用回复弹簧的弹性原理产生一向上反弹力,而完成开关的开、闭动作。根据上述,本技术有下列优点1、该接触弹簧另穿置于一矩形块上与回复弹簧并不相连,所以并不会造成漏电或短路。2、该底盖上设有一圆形凹槽,以供回复弹簧抵住,使其回复弹簧不会左右滑动。3、该接触弹簧是为一软性弹性元件,使其在接触两导电片时,不会因导通时瞬间产生火花,使其造成接点过热熔化。4、因本技术体积小,使得其利用范围增大,使用方便。本技术另一目的,因本技术构造简单、组装容易,并可随时更换其组件,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为使贵审查委员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为已有开关的立体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的型开关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开关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开关动作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开关底视示意图。图号说明10有开关22穿孔11推杆 23槽111 凸柱 24容置部12壳体 30底盖121 半壳体31矩形槽1211 半圆弧槽 32矩形槽122 半壳体33圆形凹槽1221半圆弧槽 34凸块123 螺丝 40导杆124 螺丝 41按压部13 弹簧 42矩形块14 L型铜片421 穿孔15 L型铜片43凸柱16 接触片 50导电片20 壳体 60导电片21 螺纹圆柱 70接触弹簧80回复弹簧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包括有一壳体20、一底盖30、一导杆40及两导电片50、60所组构而成。如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及动作剖面图,其中该壳体20的外形是呈一圆形柱,上部设有一螺纹圆柱21,以供开关应用锁固于机械上,而该螺纹圆柱21顶部另设有一供导杆40穿置的穿孔22,其壳体20下部两侧各设有一凹槽23,又该壳体20内设有一容置部24以供装置一导杆40。该导杆40,其上部是设有一按压部41,其下部是设有一矩形块42,该矩形块42中间有穿孔421,以供接触弹簧70穿置至适当位置,该矩形块42下连接一凸柱43,以供回复弹簧80套置用。该底盖30的外形是呈一圆盘状,其大小与该壳体20底部内径大小一样,在底盖30上,各有一相对矩形槽31、32,以使两导电片50、60穿置其中,该底盖30中间有一圆形凹槽33,又在于底盖30周围两侧有一两相对的凸块34用以扣合固定底盖30。组装时,首先将接触弹簧70的适当位置,穿置于导杆40的穿孔421内,并将回复弹簧80套置于导杆40上的凸柱43,再将上述组合的导杆40调整置入壳体20的容置部24,且导杆40上部的按压部41穿过于壳体20的穿孔22,再将两导电片50、60依序分别置入底盖30的两相对矩形槽31、32,最后将上述完成的底盖30中间的圆形凹槽31,对准回复弹簧80且向上按压,并藉由底盖30两侧上的两凸块34扣合于壳体20上,即形成一完整的开关组合体。如图4、图5所示,该开关未按压时,因回复弹簧8本体占有一空间,使其接触弹簧70并未能碰触两导电片50、60而成为起始状态。当在该开关的按压部41向下施力按压时,其回复弹簧80因向下施力而紧缩,当紧缩至接触弹簧70碰触至两导电片50、60则成导通状态。若当按压部41无向下施力时,其回复弹簧80,因弹性原理产生一向上反弹力,使其回复至起始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开关结构改进,确具有实用的功效,并未见诸公开使用,所以符合技术的条件,于是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内容与所举实施例的图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凡是知悉此技术的人士,依照本技术的精神作成的各种变化与修饰开关,仍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开关,主要是由一壳体、一导杆、一底盖及两导电片相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一壳体:其壳体上部设有一螺纹圆柱体,其螺纹圆柱顶部设有一穿孔,以供导杆穿置,其壳体下部两侧设有两相对的矩形槽,其内部设有一供导杆置入的容置部;一导杆 :其导杆上部设有一按压部,其下部设有一矩形块,该矩形块中间设有一穿孔,以供一接触弹簧穿置于中,又其矩形块下设有一凸柱,用以套置回复弹簧;一底盖:该底盖中间上设有一圆形凹槽,以供回复弹簧抵住,而不致于会左右滑动,又该圆形凹槽两侧有两矩形槽 ,以供两导电片穿置用,其底盖两侧设有两相对应的凸块,用以与壳体的矩形槽相扣接固定;利用在按压部施力,使回复弹簧受力压缩,而使得接触弹簧能碰触到接至电源的两导电片,又,回复弹簧受力时,则因反弹力回复至起始状态而形成开关的开、闭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结构的开关,主要是由一壳体、一导杆、一底盖及两导电片相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壳体其壳体上部设有一螺纹圆柱体,其螺纹圆柱顶部设有一穿孔,以供导杆穿置,其壳体下部两侧设有两相对的矩形槽,其内部设有一供导杆置入的容置部;-导杆其导杆上部设有一按压部,其下部设有一矩形块,该矩形块中间设有一穿孔,以供一接触弹簧穿置于中,又其矩形块下设有一凸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鸿仁
申请(专利权)人:奇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