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向导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77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减压向导阀,包括导向阀主体,导向阀主体包括调压机构及相隔离的底部腔室和顶部腔室,底部腔室包括进水端、出水端、连通弯管部,调压机构包括第一隔离膜、第二隔离膜、弹性导阀、连通弹性体,连通弹性体包括滑动配接在管状通道内的活塞体和设置在活塞体与第一隔离膜的膜座之间的弹性伸缩元件,管状通道内设有高压限位环套,顶部腔室的顶部设有旋钮升降调节部及具备通讯远端的增减压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手动调节与增减压自动调节功能,满足管网智能化控制需求,同时满足应急性现场处理需求。采用高压限位环套实现最大流通限定,并且高压限位环套具备调节锁固位移,能满足不同管网设定需求,确保管网阀后压力平衡稳定。力平衡稳定。力平衡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压向导阀


[0001]本技术涉及减压向导阀,属于水压控制阀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供水管网为了响应供给管路的水压变动,会采用控压阀体,控压阀体一般与主阀一起使用,当控压阀体发生压力变化时,就会使主阀中的压力产生相应变化,引起主阀膜片位移,从而控制出口大小,提高对阀芯控制的灵敏度,起到精确稳压的效果。
[0003]传统地控制阀体采用顶端设计的螺旋调节螺钉,螺旋调节螺钉通过弹簧对膜片进行上下运动的调节驱动,从而增加或减小压力。现有的控制阀体比较稳定,与水力控制阀结合使用控压效果较好,但是需要人为手动调压,效率比较慢,存在风险。其压力比较固定,需要人为手动调压。改变压力必须需要现场调压。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多次调压寻找最稳定的控压效果和恶劣环境下调压都比较困难。同时无法自身关闭导阀,在应急环境需要关阀的场所施展较难。
[0004]针对此情况,我司提出了申请号为2020102762217的技术专利,其揭示了一种智能水压调控导向阀,其采用顶部腔室的自动调压功能实现远程控制,无需人工进行调控,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人工进行调节配合,另外,导向阀存在调压行程过量的情况,而该过量压力会作用在门型连接件或者进水弯管上,会造成进水弯管形变或者门型连接件形变,长期使用会造成调压精度缺失,影响到供水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减压向导阀控制方式单一及行程控制相对固定的问题,提出减压向导阀。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减压向导阀,与供水主阀相连接,包括导向阀主体,所述导向阀主体包括调压机构及相隔离的底部腔室和顶部腔室,所述底部腔室包括进水端、出水端、位于所述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连通弯管部,所述调压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底部腔室顶部的第一隔离膜、位于所述顶部腔室底部的第二隔离膜、位于所述底部腔室底部的用于对所述连通弯管部进行流通调节的弹性导阀,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的膜座之间设有连通弹性体,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通过门型连接件与所述弹性导阀相连接,
[0008]所述第一隔离膜与所述第二隔离膜之间形成管状通道,所述连通弹性体包括滑动配接在所述管状通道内的活塞体和设置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之间的弹性伸缩元件,所述管状通道内用于对所述活塞体进行限位的高压限位环套,
[0009]所述顶部腔室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隔离膜的膜座相配合的旋钮升降调节部,所述顶部腔室连通有增减压控制机构,所述增减压控制机构具备通讯远端。
[0010]优选地,所述高压限位环套在所述底部腔室内具备升降调节锁固位移。
[0011]优选地,所述管状通道具备用于对所述高压限位环套进行径向锁固的若干锁销
部。
[0012]优选地,所述增减压控制机构为气压控制源或水压控制源。
[0013]优选地,所述管状通道连通外部大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5]1.具备手动调节与增减压自动调节功能,满足管网智能化控制需求,同时满足应急性现场处理需求,使得管网运行更可靠稳定。
[0016]2.采用高压限位环套实现最大流通限定,并且高压限位环套具备调节锁固位移,能满足不同管网设定需求,确保管网阀后压力平衡稳定。
[0017]3.整体设计简洁巧妙,具备一定地通用性,易于制造及组装。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减压向导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提供减压向导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0]减压向导阀,与供水主阀相连接,如图1所示,包括导向阀主体1,导向阀主体1包括调压机构2及相隔离的底部腔室3和顶部腔室4,底部腔室3包括进水端5、出水端6、位于进水端5与出水端6之间的连通弯管部7,调压机构2包括位于底部腔室3顶部的第一隔离膜8、位于顶部腔室底部的第二隔离膜9、位于底部腔室3底部的用于对连通弯管部进行流通调节的弹性导阀10,第一隔离膜8的膜座与第二隔离膜的膜座之间设有连通弹性体11,第一隔离膜8的膜座通过门型连接件12与弹性导阀10相连接。
[0021]该减压向导阀通过顶部腔室4的第二隔离膜9涨缩实现腔内压力监控,通过对第二隔离膜9的膜座驱动,实现对连通弹性体11的驱动,连通弹性体11对第一隔离膜8的膜座进行驱动,从而使得门型连接件12驱动弹性导阀10位移,实现对连通弯管部的流通调节。而第一隔离膜能实现流通腔的相对密封。
[0022]我司在先申请的减压向导阀存在控制端单一和控制行程无法灵活调节的缺陷。
[0023]针对此情况,提出了改进减压向导阀,如图1所示,第一隔离膜8与第二隔离膜9之间形成管状通道13,连通弹性体11包括滑动配接在管状通道13内的活塞体14和设置在活塞体14与第一隔离膜8的膜座之间的弹性伸缩元件15,活塞体14与第二隔离膜8的模座相连,管状通道13内设有用于对活塞体14进行限位的高压限位环套16。
[0024]顶部腔室4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二隔离膜的膜座相配合的旋钮升降调节部17,顶部腔室连通有增减压控制机构,增减压控制机构具备通讯远端。
[0025]具体地说明,通过高压限位环套16能实现对活塞体14的可调下行限位,根据不同的最大流通量设置高压限位环套16的限位端面高度,从而满足灵活稳流限位需求,压力不会在特殊情况下上市,保持阀后压力平衡,同时不会使得门型连接件12过压形变。
[0026]另外,顶部腔室4存在旋钮升降调节部17和增减压控制机构的远传结构,实现现场手动调节与远传端增减压控制调节的双重调节功能,在出现极端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驱动旋钮升降调节部17实现现场控制。极端情况包括增减压控制机构故障、通讯远端故障等
情形。
[002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高压限位环套16在底部腔室内具备升降调节锁固位移。管状通道 13具备用于对高压限位环套进行径向锁固的若干锁销部18。
[0028]具体地说明,一般通过替换不同规格的高压限位环套16实现限位调节,而高压限位环套 16的规格受限,很难满足精确调节精度需求,因此采用了锁销部18的锁固方式实现垂直向的无级调控锁位,满足不同行程控制的精确配合限制需求。
[002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增减压控制机构为气压控制源或水压控制源。
[0030]即增减压控制机构与顶部腔室4相连通,通过通气或通水的方式实现增减压控制,满足对第二隔离膜的双向驱动,该驱动量会在管状通道13导向作用下实现对活塞体14的位移控制,从而实现远程调节。
[003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管状通道13连通外部大气。通过外部大气气压能对顶部腔室4和底部腔室3。增压时借助大气流通消除管状通道13内气压,并且大气压对第一隔离膜存在气压作用,满足管网大气压介入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减压向导阀,与供水主阀相连接,包括导向阀主体,所述导向阀主体包括调压机构及相隔离的底部腔室和顶部腔室,所述底部腔室包括进水端、出水端、位于所述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连通弯管部,所述调压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底部腔室顶部的第一隔离膜、位于所述顶部腔室底部的第二隔离膜、位于所述底部腔室底部的用于对所述连通弯管部进行流通调节的弹性导阀,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与所述第二隔离膜的膜座之间设有连通弹性体,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通过门型连接件与所述弹性导阀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膜与所述第二隔离膜之间形成管状通道,所述连通弹性体包括滑动配接在所述管状通道内的活塞体和设置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第一隔离膜的膜座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乃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尔泰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