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4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0
一种随身盘,包括一本体与一盖帽,该本体包含一储存部及一转接部,该储存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储存模块及一第一接口,该转接部包括一第二壳体、一转接模块、一第二接口及一第三接口,该第二接口及该第三接口分别电性连接至该转接模块,该第二接口及该第一接口匹配地相接以供该储存部及该转接部相互组接,该第一接口、该第二接口及该第三接口分别为相异但符合通用序列总线规范的一连接端口;据此使用者可以依据一信息电子产品的接口而选用该第一接口或该第三接口,以连接该信息电子产品,借以让该信息电子产品连接并存取该储存模块。让该信息电子产品连接并存取该储存模块。让该信息电子产品连接并存取该储存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随身盘


[0001]本技术为有关一种随身盘,尤其关于一种相容于多接口的随身盘。

技术介绍

[0002]随身盘为常见的可携式数据储存装置,通常采用通用序列总线(USB)接口,供使用者即时地存取、储存或交换数据。传统的随身盘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公告第TWM533301号,该随身盘采用A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A);另亦有随身盘采用B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B)。
[0003]然而,除了A型通用序列总线与B型通用序列总线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电子产品支援具备较高传输速度以及较高允通电流的C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C)接口。例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公告第TWM497329所揭露,该随身盘采用A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A)或C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C)。
[0004]上述既有的随身盘结构仅具有单一种接口,在现今信息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的外部连接端口的配置不统一的情况下,经常发生单一种接口的随身盘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造成使用上的困扰,而有改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知随身盘仅具有单一种接口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随身盘,包含一本体与一盖帽。该本体包括一储存部以及一转接部,该储存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储存模块与一第一接口,该储存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第一接口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头端且与该储存模块电性连接。该转接部包括一第二壳体、一转接模块、一第二接口与一第三接口,该转接模块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二接口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一连接端,而该第三接口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连接端。且该第二接口以及该第三接口分别电性连接至该转接模块,并该第二接口以及该第一接口相互匹配地相接以供该储存部及该转接部相互组接。而该盖帽套接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连接端。其中,该第一接口、该第二接口及该第三接口分别为彼此相异但符合通用序列总线规范的一连接端口而能够对应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接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连接端且围绕该第三接口的突起,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以及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突起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转接部的该第二连接端。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盖帽还包括多个从该第一凹槽的一内壁侧向地突出的凸条,该凸条定义出一围绕该第三接口的限定空间。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远离该头端的尾端以及设置于该尾端的多个凸块,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多个凸块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储存部的该尾端。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形成于该凸块上的多个剖沟,该
盖帽还包括有一形成于该第二凹槽内且与该多个剖沟相互配合的凸肋。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围绕该开口的外壁、一设置于该开口内的槽壁、一由该槽壁定义的第一凹槽以及一介于该槽壁及该外壁之间的第二凹槽。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本体沿一方向延伸而形成一柱状体。
[0013]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随身盘,包含:一本体,包括一储存部以及一转接部,该储存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的储存模块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头端且与该储存模块电性连接的A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A)插头,该转接部包括一第二壳体、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的转接模块、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一连接端的A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A)插槽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连接端的C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C)插头,该A型通用序列总线插槽以及该C型通用序列总线插头分别电性连接至该转接模块,且该A型通用序列总线插槽以及该A型通用序列总线插头相互匹配地相接以供该储存部及该转接部相互组接,其中,该通用序列总线插头为一C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C)插头或一B型通用序列总线(USB Type

B)插头;以及一盖帽,套接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连接端。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接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连接端且围绕该C型通用序列总线插头的突起,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以及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突起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转接部的该第二连接端。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盖帽还包括多个从该第一凹槽的一内壁侧向地突出的凸条,该凸条定义出一围绕该C型通用序列总线插头的限定空间。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远离该头端的尾端以及设置于该尾端的多个凸块,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多个凸块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储存部的该尾端。
[00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还包括多个形成于该凸块上的剖沟,该盖帽还包括有一形成于该第二凹槽内且与该剖沟相互配合的凸肋。
[00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围绕该开口的外壁、一设置于该开口内的槽壁、一由该槽壁定义的第一凹槽以及一介于该槽壁及该外壁之间的第二凹槽。
[0019]如此一来,本技术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透过选择是否让该储存部连接该转接部,而使用彼此相异该第一接口或该第三接口的任一来连接一信息电子产品。是以可以依据要连接的该信息电子产品的接口型式,而选用对应的接口型式,即选用该第一接口或该第三接口来连接该信息电子产品,即可让该信息电子产品连接并存取该储存模块,借以增加本技术随身盘的泛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28]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随身盘,包含一本体10与一盖帽20。该本体10包括一储存部30以及一转接部40,且在一实施例中,该本体10沿一方向延伸而形成一柱状体。
[0029]参阅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身盘,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包括一储存部以及一转接部,该储存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的储存模块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头端且与该储存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口,该转接部包括一第二壳体、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的转接模块、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一连接端的第二接口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连接端的第三接口,该第二接口以及该第三接口分别电性连接至该转接模块,且该第二接口以及该第一接口相互匹配地相接以供该储存部及该转接部相互组接;以及一盖帽,套接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连接端;其中,该第一接口、该第二接口及该第三接口分别为彼此相异但符合通用序列总线规范的一连接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转接部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连接端且围绕该第三接口的突起,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以及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突起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转接部的该第二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盖帽还包括多个从该第一凹槽的一内壁侧向地突出的凸条,该凸条定义出一围绕该第三接口的限定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一远离该头端的尾端以及设置于该尾端的多个凸块,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位于该开口内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多个凸块相互配合而使该盖帽得插设于该储存部的该尾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形成于该凸块上的多个剖沟,该盖帽还包括有一形成于该第二凹槽内且与该多个剖沟相互配合的凸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盖帽包括有一开口、一围绕该开口的外壁、一设置于该开口内的槽壁、一由该槽壁定义的第一凹槽以及一介于该槽壁及该外壁之间的第二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盘,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沿一方向延伸而形成一柱状体。8.一种随身盘,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俊宇张耕玮
申请(专利权)人:必恩威亚太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