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509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包括卤化镁的醇合物载体、卤化钛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其中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骨架为磷酰胺结构,其分子通式为如下式(Ⅰ):式(Ⅰ)中,取代基R1、R2为相同或不同,为选自H、C1~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聚合固体催化剂,具体涉及含有特定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PP)因其综合性能优良,加工成型容易,近年来在国内的生产、消费增长很快。随着国内PP工业的发展,各生产商在注重通用牌号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在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专用树脂新牌号。目前,电力、电子部门对电容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而且要求其轻量化、小型化、单台容量大。作为电容器的介质,早期使用油浸纸,随着聚丙烯(PP)薄膜的出现和发展,PP电工薄膜有逐渐取代纤维纸的趋势。因此,开发灰分含量低、性能优良的国产PP电工膜专用树脂的生产技术对于提升我国在电工新材料领域的地位,摆脱进口原料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0003]电容器薄膜专用PP树脂的灰分质量分数要求小于0.0050%,最好在0.0030%以下。其中,最关键的是催化剂及聚合工艺条件。要使PP中的灰分含量低,催化剂需具备如下特点:

聚合活性高,这样单位催化剂的PP收率高,PP灰分含量低,而且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减少,粉料中的氯含量大幅降低,这样在生产过程中硬脂酸钙的用量也可相应降低。

能在低烷基铝浓度下保持较高的聚合活性,这样可减少烷基铝的用量,减少由铝引入的灰分。
[0004]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作为Ziegler-Natta催化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对催化剂性能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定向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0005]1,3-二醚类给电子体化合物的专利技术,使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聚合物的等规度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不同1,3-二醚类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结构和由此得到的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申请了许多专利,如:CN1473809、CN1376722、CN1298887、CN1268957、CN1143651、CN1141303、CN1141285、CN1066723;EP0728770、EP0728724、EP0361493、US5095153、US5068213、US4978648等。
[0006]WO00/63261和CN1313869描述了用琥珀酸酯或取代琥珀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组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时具有高活性。US0050014631描述了负载型的琥珀酸酯类催化剂,与非负载型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
[0007]CN101787088A公开了一种磷取代的磺酰基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的聚合催化剂,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聚合反应催化活性。内给电子体的通式为:
[0008][0009]其中R1、R2分别为相同或不同的链状烷基或芳基,取代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任选的卤素原子取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丙烯聚合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催化剂组成中含有特定结构的磷酰胺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二烷氧基磷酰胺类化合物可有效地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内部给电子体,且该类化合物单独作为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给电子体,用于烯烃聚合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用于烯烃聚合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001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催化剂,主要组成包括卤化镁的醇合物载体、卤化钛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该内给电子体是通式(Ⅰ)分子骨架为磷酰胺结构的化合物:
[0013][0014]式(Ⅰ)中,取代基R1、R2、R3相同或不同,为选自H、C1~C
2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
20
的环烷基、C6~C
20
的芳基或C7~C
20
的烷芳基和烷氧基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0015]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催化剂,具体地,满足本专利技术的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下述任一化合物但不限于:
[0016]二甲氧基磷酰甲胺、二甲氧基磷酰乙胺、二甲氧基磷酰丙胺、二甲氧基磷酰异丙胺、二甲氧基磷酰正丁胺、二甲氧基磷酰异丁胺、二甲氧基磷酰叔丁胺、二甲氧基磷酰环己胺、二甲氧基磷酰苯胺、二甲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甲胺、二乙氧基磷酰乙胺、二乙氧基磷酰丙胺、二乙氧基磷酰异丙胺、二乙氧基磷酰正丁胺、二乙氧基磷酰叔丁胺、二乙氧基磷酰环己胺、二乙氧基磷酰苯胺、二乙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甲胺、二异丙氧基磷酰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异丁胺、二异丙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异丙氧基磷酰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甲胺、二叔丁氧基磷酰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异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叔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叔丁氧基磷酰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甲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乙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丙胺、二环
己烷氧基磷酰异丙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正丁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叔丁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环己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甲胺、二苯氧基磷酰乙胺、二苯氧基磷酰丙胺、二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苯氧基磷酰苯胺、二苯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叔丁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甲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甲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4-甲氧基)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催化剂,主要组成包括卤化镁的醇合物载体、卤化钛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骨架为磷酰胺结构,其分子通式为如下式(Ⅰ):所述式(Ⅰ)中,取代基R1、R2、R3为相同或不同,为选自H、C1~C
20
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
20
的环烷基、C6~C
20
的芳基和C7~C
20
的烷芳基和烷氧基芳基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电子体化合物为选自二甲氧基磷酰甲胺、二甲氧基磷酰乙胺、二甲氧基磷酰丙胺、二甲氧基磷酰异丙胺、二甲氧基磷酰正丁胺、二甲氧基磷酰异丁胺、二甲氧基磷酰叔丁胺、二甲氧基磷酰环己胺、二甲氧基磷酰苯胺、二甲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甲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甲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甲胺、二乙氧基磷酰乙胺、二乙氧基磷酰丙胺、二乙氧基磷酰异丙胺、二乙氧基磷酰正丁胺、二乙氧基磷酰叔丁胺、二乙氧基磷酰环己胺、二乙氧基磷酰苯胺、二乙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乙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乙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甲胺、二异丙氧基磷酰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异丙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异丁胺、二异丙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异丙氧基磷酰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异丙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甲胺、二叔丁氧基磷酰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叔丁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异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叔丁胺、二叔丁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叔丁氧基磷酰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叔丁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甲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乙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丙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异丙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正丁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叔丁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环己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环己烷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甲胺、二苯氧基磷酰乙胺、二苯氧基磷酰丙胺、二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苯氧基磷酰苯胺、二苯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苯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苯氧基磷酰间叔丁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甲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
对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间甲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对甲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邻甲氧基苯胺、二对甲苯氧基磷酰间甲氧基苯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甲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异丙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正丁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叔丁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环己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苯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对甲苯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邻甲苯胺、二(4-甲氧基)苯氧基磷酰间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霞刘强巨娟侠刘小燕张保生宋赛楠徐人威李广全许云波张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