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以及使用其制备聚丙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3586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在丙烯聚合中表现出高的活性并且可用于制备通过将长链分支(LCB)引入聚丙烯分子中而具有高的熔体张力的聚丙烯,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丙烯的方法。丙烯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以及使用其制备聚丙烯的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8月16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19

0100466号和于2020年8月13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0

0102000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以及使用其制备聚丙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4]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可分为齐格勒

纳塔和茂金属催化剂体系,这两种高活性催化剂体系是根据其特性开发的。
[0005]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自1950年代开发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过程。然而,由于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是混合有多个活性位点的多活性位点催化剂,因此其特征是所得聚合物具有宽的分子量分布。而且,由于共聚单体的组成分布不均一,因此存在难以确保所需的物理性能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包含:选自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第一茂金属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第二茂金属化合物;以及用于负载第一茂金属化合物和第二茂金属化合物的载体:[化学式1]在化学式1中,M1是第4族过渡金属;A1是碳、硅或锗;Q1和Q2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
20
烷基、C2‑
20
烯基、C2‑
20
烷氧基烷基、C7‑
40
芳氧基烷基、C6‑
40
芳基、C7‑
40
烷基芳基或C7‑
40
芳基烷基;X1和X2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卤素、C1‑
20
烷基、C2‑
20
烯基、C6‑
40
芳基、硝基、酰氨基、C1‑
20
烷基甲硅烷基、C1‑
20
烷氧基或C1‑
20
磺酸基;C1和C2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由以下化学式2a或以下化学式2b表示,条件是排除C1和C2均为化学式2b的情况;[化学式2a][化学式2b]在化学式2a和2b中,R1至R
17
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
20
烷基、C1‑
20
卤代烷基、C2‑
20
烯基、C1‑
20
烷基甲硅烷基、C1‑
20
甲硅烷基烷基、C1‑
20
烷氧基甲硅烷基、C1‑
20
烷氧基、C6‑
40
芳基、C7‑
40
烷基芳基或C7‑
40
芳基烷基;或R
10
至R
17
的两个或多个相邻基团相互连接以形成具有取代基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环;
·
表示与A1和M1结合的位点;
[化学式3]在化学式3中,M2是第4族过渡金属;A2是碳、硅或锗;X3和X4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卤素,R
31
和R
35
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有C1‑
20
烷基的C6‑
40
芳基;R
32
至R
34
和R
36
至R
38
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
20
烷基、C2‑
20
烯基、C1‑
20
烷基甲硅烷基、C1‑
20
甲硅烷基烷基、C1‑
20
烷氧基甲硅烷基、C1‑
20
醚、C1‑
20
甲硅烷基醚、C1‑
20
烷氧基、C6‑
40
芳基、C7‑
20
烷基芳基或C7‑
20
芳基烷基,并且Q3和Q4彼此相同,且为C2‑
20
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第一茂金属化合物是以下化学式1

1或化学式1

2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一个,[化学式1

1]
[化学式1

2]在化学式1

1和1

2中,Q1、Q2、A1、M1、X1、X2、R1至R
17
如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Q1和Q2各自为C1‑3烷基或C2‑
12
烷氧基烷基,X1和X2各自为卤素,A1为硅,M1为锆或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其中,R1至R9各自为氢、卤素、C1‑
12
直链或支链烷基、C1‑
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勋安相恩金祏焕洪大植权桐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