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链转移能力的联芳基羟基噻吩IV族过渡金属聚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9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07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含聚合工艺,所述聚合工艺包含使丙烯和/或一种或多种(C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链转移能力的联芳基羟基噻吩IV族过渡金属聚合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3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815,567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特此通过引用并入。


[0003]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丙烯聚合催化剂体系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丙烯聚合的联芳基苯氧基IV族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和并入催化剂体系的烯烃聚合工艺。

技术介绍

[0004]通过各种催化剂体系生产了如基于聚丙烯和基于丙烯的聚合物等基于烯烃的聚合物。在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聚合工艺中使用的此类催化剂体系的选择是有助于此类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特性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许多有效生产基于乙烯的聚合物的催化剂对于生产聚丙烯的效率明显较低。
[0005]基于丙烯的聚合物用于制造各种制品。通过改变聚丙烯聚合工艺的参数,聚丙烯树脂可以被定制为具有与树脂在期望的应用中的使用相容的物理性质。在聚合反应器中,丙烯单体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存在于液体稀释剂或溶剂中。稀释剂或溶剂的实例包含烷烃或异烷烃如异丁烷。也可以将氢气添加到反应器中。用于生产基于丙烯的聚合物的典型催化剂体系可以包括铬基催化剂体系、齐格勒

纳塔(Ziegler

Natta)催化剂体系和/或茂金属或非茂金属分子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稀释剂和催化剂体系中的反应物在升高的聚合温度下围绕反应器循环,由此产生基于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从反应器中去除包含溶解在稀释剂中的聚丙烯产物的反应混合物的一部分以及未反应的丙烯和一种或多种任选的共聚单体。反应混合物当从反应器中去除时可以被加工以从稀释剂和未反应的反应物中去除聚丙烯产物,其中稀释剂和未反应的反应物通常被再循环回到反应器中。可替代地,可以将反应混合物送到串联连接到第一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器,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可以产生第二聚丙烯级分。
[0006]尽管有目前可用的均相溶液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但仍需要可以使丙烯聚合以制备具有一系列立构规整度和分子量的聚丙烯的催化剂,以及含有使用链转移和链穿梭剂(CSA)的聚丙烯单元的烯烃嵌段共聚物(OBC)。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实施例包含聚合工艺。所述聚合工艺包含在存在催化剂体系的情况下使丙烯和任选地一种或多种(C4‑
C
12


烯烃在反应器中接触。所述催化剂体系包含根据式(I)的金属

配体络合物:
[0008][0009]在式(I)中,M为选自钛、锆或铪的金属,所述金属的形式氧化态为+2、+3或+4。每个X为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单齿或双齿配体:不饱和(C2‑
C
20
)烃、不饱和(C2‑
C
50
)杂烃、(C1‑
C
50
)烃基、(C6‑
C
50
)芳基、(C6‑
C
50
)杂芳基、环戊二烯基、经取代的环戊二烯基、(C4‑
C
12
)二烯、卤素、

OR
C


N(R
N
)2以及

NCOR
C
。(X)
n
的下标n为1或2。每个Y为

O



S



N(R
N
)


[0010]在式(I)中,每个R1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C1‑
C
40
)烃基、(C1‑
C
40
)杂烃基、

Si(R
C
)3、

Ge(R
C
)3、

P(R
P
)2、

N(R
N
)2、

OR
C


SR
C


NO2、

CN、

CF3、R
C
S(O)

、R
C
S(O)2‑
、(R
C
)2C=N

、R
C
C(O)O

、R
C
OC(O)

、R
C
C(O)N(R)

、(R
C
)2NC(O)

、卤素、具有式(II)的基团、具有式(III)的基团和具有式(IV)的基团:
[0011][0012]在式(II)、(III)和(IV)中,R
31

35
、R
41

48
和R
51

59
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选自(C1‑
C
40
)烃基、(C1‑
C
40
)杂烃基、

Si(R
C
)3、

Ge(R
C
)3、

P(R
P
)2、

N(R
N
)2、

N=CHR
C


OR
C


SR
C


NO2、

CN、

CF3、R
C
S(O)

、R
C
S(O)2‑
、(R
C
)2C=N

、R
C
C(O)O

、R
C
OC(O)

、R
C
C(O)N(R
N
)

、(R
C
)2NC(O)

、卤素或

H,条件是式(I)中的至少一个R1是具有式(II)的基团、具有式(III)的基团或具有式(IV)的基团。
[0013]在式(I)中,Q为(C1‑
C
12
)亚烷基、(C1‑
C
12
)杂亚烷基、(

CH2Si(R
Q
)2CH2‑
)、(

CH2CH2Si(R
Q
)2CH2CH2‑
)、(

CH2Ge(R
Q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合工艺,其包括:使丙烯和/或一种或多种(C4‑
C
12


烯烃在包含催化剂体系的反应器中接触,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根据式(I)的金属

配体络合物:其中:M为选自钛、锆或铪的金属,所述金属的形式氧化态为+2、+3或+4;每个X为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单齿或双齿配体:不饱和(C2‑
C
20
)烃、不饱和(C2‑
C
50
)杂烃、(C1‑
C
50
)烃基、(C6‑
C
50
)芳基、(C6‑
C
50
)杂芳基、环戊二烯基、经取代的环戊二烯基、(C4‑
C
12
)二烯、卤素、

OR
C


N(R
N
)2以及

NCOR
C
;n为1或2;每个Y为

O



S



N(R
N
)

;每个R1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C1‑
C
40
)烃基、(C1‑
C
40
)杂烃基、

Si(R
C
)3、

Ge(R
C
)3、

P(R
P
)2、

N(R
N
)2、

OR
C


SR
C


NO2、

CN、

CF3、R
C
S(O)

、R
C
S(O)2‑
、(R
C
)2C=N

、R
C
C(O)O

、R
C
OC(O)

、R
C
C(O)N(R)

、(R
C
)2NC(O)

、卤素、具有式(II)的基团、具有式(III)的基团和具有式(IV)的基团:其中R
31

35
、R
41

48
和R
51

59
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选自(C1‑
C
40
)烃基、(C1‑
C
40
)杂烃基、

Si(R
C
)3、

Ge(R
C
)3、

P(R
P
)2、

N(R
N
)2、

N=CHR
C


OR
C


SR
C


NO2、

CN、

CF3、R
C
S(O)

、R
C
S(O)2‑
、(R
C
)2C=N

、R
C
C(O)O

、R
C
OC(O)

、R
C
C(O)N(R
N
)

、(R
C
)2NC(O)

、卤素或

H,条件是,式(I)中的至少一个R1是具有式(II)的基团、具有式(III)的基团或具有式(IV)的基团;Q为(C1‑
C
12
)亚烷基、(C1‑
C
12
)杂亚烷基、(

CH2Si(R
Q
)2CH2‑
)、(

CH2CH2Si(R
Q
)2CH2CH2‑
)、(

CH2Ge(R
Q
)2CH2‑
)或(

CH2CH2Ge(R
Q
)2CH2CH2‑
),其中R
Q
为(C1‑
C
20
)烃基;每个z1和z2独立地选自由硫、氧、

N(R
Z
)



C(R
Z
)

组成的组;R
4a
、R
5a
、R
6a
、R
7a
、R
4b
、R
5b
、R
6b
和R
7b
独立地选自(C1‑
C
50
)烃基、(C1‑
C
50
)杂烃基、(C6‑
C
50
)芳基、(C4‑
C
50
)杂芳基、

Si(R
C
)3、

Ge(R
C
)3、

P(R
P
)2、

N(R
N
)2、

OR
C


SR
C


NO2、

CN、

CF3、R
C
S(O)



P(O)(R
P
)2、R
C
S(O)2‑
、(R
C
)2C=N

、R
C
C(O)O

、R
C
OC(O)

、R
C
C(O)N(R)

、(R
C
)2NC(O)

、卤素以及

H,其中任选地,R
4a
和R
5a
、或R
5a
和R
6a
、或R
6a
和R
7a
、或R
4b
和R
5b
、或R
5b
和R
6b
、或R
6b
和R
7b
可以共价连接以形成芳香族环或非芳香族环;
式(I)中的每个R
C
、R
N
、R
Z
和R
P
独立地选自由(C1‑
C
20
)烃基、(C1‑
C
20
)杂烃基和

H组成的组。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