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尾水隧洞发生明满流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98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尾水隧洞发生明满流的布置结构,水电站尾水管与尾水事故闸门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尾水事故闸门井的出口侧通过陡坡段与尾水隧洞平洞段相连,陡坡段顶部与尾水隧洞平洞段顶部高度齐平;所述陡坡段由尾水事故闸门井至尾水隧洞平洞段的扩挖断面逐渐减小,即扩挖断面沿下游侧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切实有效解决尾水隧洞明满流的问题,降低工程风险,能够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尾水隧洞发生明满流的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避免尾水隧洞发生明满流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许多大型水电站在设计时为了与下游河道水位平顺衔接,通常将部分尾水隧洞设置为部分情况有压,部分情况无压的情况,也即是将会出现明满流现象。水电站在负荷变化的过渡过程中所产生的明满流现象,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压力交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正、负压力并且伴随剧烈的压力脉动。在明满流的作用下,正负压力的不断变化会破坏尾水洞的衬砌混凝土,致使其强度降低甚至剥落,进而对尾水洞的安全及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0003]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技术人员,尚未有很好的方式避免明满流所带来的相关危害。基于此,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将尾水洞采用全部深挖,在出口部位设置陡坡,以缩短明满流的范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避免明满流现象,而且其由于有压尾水隧洞长度的增加,过长的尾水隧洞将会对机组运行调节品质及尾水管真空度带来不利的影响,通常需要设置尾水调压室,增加了工程投资及工程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尾水隧洞发生明满流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水电站尾水管与尾水事故闸门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尾水事故闸门井的出口侧通过陡坡段与尾水隧洞平洞段相连,陡坡段顶部与尾水隧洞平洞段顶部高度齐平;所述陡坡段由尾水事故闸门井至尾水隧洞平洞段的扩挖断面逐渐减小,即扩挖断面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会杨飞裘杭杰周天驰崔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