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75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包括气瓶瓶体,所述气瓶瓶体的上封头设有阀座一、阀座二、阀座三、阀座四;对防进液气相管和液相管的安装位置和形状做了改进,因此安装时,防进液气相管无论朝向哪一侧,只要其长度满足使防进液气相管伸入到气瓶瓶体液位线上部,就可以避免输出液氨,而液相管为长直管,只要长度满足能伸入到气瓶瓶体底部,就能避免输入气态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省却防进液气相管,或省却防进液气相管上的防进液帽,节省了一部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相管,或液相管和防进液气相管安装十分简便,不需入增加额外的工序防止液氨往气相管串液,也节省了安装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


[0001]本技术涉及气瓶的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用以储存液化气体,尤其适用于移动式储存液氨处理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技术介绍

[0002]气瓶应用广泛,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几乎都离不开气瓶。
[0003]气瓶是一种承压容器,其储存的介质一般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等性质,具有爆炸风险;使用环境又因其移动、重复充装、操作使用人员不固定和使用环境变化的特点,比其他压力容器更为复杂、恶劣;气瓶一旦发生爆炸或泄漏,往往发生火灾或中毒,甚至引起灾难性事故,带来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气瓶的用量很大,从气瓶设计、制造、使用、日常检查、维修、定期检验直至报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必需要严格遵守。因而气瓶需要专业化的设计与系统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管理。
[0004]另外,中国公路运输量占整个运输量70%以上,柴油车因其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方面比汽油车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承担着绝大多数的货运。柴油机在船用、铁路、发电机、工程机械等领域的使用量也很庞大。柴油机采用压燃工作方式,其“空燃比”较大,燃烧比较完全;然而高温、富氧的燃烧条件会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大量的氮氧化物(NOx),NOx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其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O3)的一个重要因子;仅2018年柴油车的NOx排放量就高达574.3万吨。
[0005]NOx的处理势在必行。早期柴油车采用SCR尿素后处理系统(BASF AdBlue)对NOx进行处理,然而因尿素热解释放氨过程复杂,释放量难以控制,因此该方案难以到达国六标准或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基于此考虑有必要直接利用液氨对柴油车尾气中的NOx进行处理,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存在符合使用要求的液氨气瓶。
[0006]液氨属于危险化学品,为了保证液氨的安全使用,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规定,装运液氨的气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订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有关规定。
[0007]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来满足气瓶安全、稳定的使用及其系统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管理,适合应用各种气瓶使用场景,如实验室储气气瓶,精密机械用气等,特别是当该类气瓶存储液氨,用于处理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
[0008]本研发团队已设计的气瓶装置为卧式结构,由于瓶体呈圆柱形,两端安装封头,而安装在两端封头上的截止阀在瓶体内连接弯曲的防进液气相管和液相管,增加了成本,同时为使弯曲的防进液气相管和液相管对准正确的安装位置,也需要在安装时采取必要的安装工序和流程,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基于上述已有设计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智能气瓶,便于安装防进液气相管和液相管,并降低成本。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11]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包括气瓶瓶体,所述气瓶瓶体的上封头设有阀座一、阀座二、阀座三、阀座四;
[0012]所述阀座三面向气瓶瓶体内的一端连通伸入到气瓶瓶体底部的液相管;
[0013]所述阀座一中安装有从阀座一延伸到气瓶瓶体底部的液位传感器;
[0014]所述阀座二、阀座三面向气瓶瓶体外的一端分别连通用于释放氨的第二截止阀、用于充装加注氨的第一截止阀;
[0015]所述阀座四通过三通管使气瓶瓶体分别连通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
[0016]所述气瓶瓶体的下封头设有阀座五,阀座五面向气瓶瓶体内的一侧安装有介质加热装置,用于对气瓶内温度较低的介质进行加热,使气瓶内压力上升,当压力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停止加热,从而保证介质恒压、持续性供给;
[0017]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介质加热装置上,用于检测气瓶内介质及介质加热装置的温度;
[0018]气瓶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介质加热装置连接,用于对气瓶进行监测、定位、控制、信息存储和数据通讯。
[0019]可选的,所述阀座二面向气瓶瓶体内的一端连通伸入到气瓶瓶体液位线上部的防进液气相管。
[0020]可选的,当气瓶存储液氨用于处理柴油机尾气氮氧化物时,气瓶上的气瓶控制单元能够与机载电控系统ECU进行通信。
[0021]可选的,所述气瓶瓶体两端的封头外分别焊装有第一防撞护圈和第二防撞护圈,用于气瓶受到外力撞击时,对气瓶瓶体上的部件进行保护。
[0022]可选的,所述气瓶瓶体上设有气瓶身份识别装置,用于记录、存储气瓶信息,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气瓶身份识别装置上的二维码或射频标签获得气瓶相关的信息。
[0023]可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浮球干簧管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磁致式液位计、雷达式液位计。
[0024]可选的,所述介质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气瓶瓶体的下封头并伸入到气瓶内部的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发热体管,所述发热体管内通有发热体;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加热装置座上。
[0025]本技术的智能化承压气瓶,能够在气瓶控制单元的配合下的实现实时在线精确监测介质液位、温度、压力的功能从而对风险进行预测;气瓶中氨余量进行实时测量,将数据上报给客户与数据处理中心,以此能为客户提供优异的服务;因气瓶的身份识别码采用电子数据库存档,并通过4G/5G等信号连接云端数据库,以此能够实时了解气瓶使用状态、便于气瓶定期检查与维护。
[0026]本技术的智能化承压气瓶构思新颖、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兼顾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填补了目前市场上智能化承压气瓶的空白,满足国家法规对气瓶监管、充装加注等要求。本技术的智能气瓶可以独立和移动使用,气瓶可以安装在车辆上,充装液氨用来处理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
[0027]同时,本技术的智能化承压气瓶也能充装其他任何形式的气体,用于各式各样不同的场合。
[0028]同时,本技术中对防进液气相管和液相管的安装位置和形状做了改进,因此安装时,防进液气相管无论朝向哪一侧,只要其长度满足使防进液气相管伸入到气瓶瓶体液位线上部,就可以避免输出液氨,而液相管为长直管,只要长度满足能伸入到气瓶瓶体底部,就能避免输入气态氨,本技术中可以省却防进液气相管,或省却防进液气相管上的防进液帽,节省了一部分成本,同时本技术的液相管,或液相管和防进液气相管安装十分简便,不需入增加额外的工序防止液氨往气相管串液,也节省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智能化承压气瓶的A

A切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智能化承压气瓶的B

B切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和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智能化承压气瓶的B

B切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参见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承压气瓶,包括气瓶瓶体(2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瓶体(27)的上封头设有阀座一(11)、阀座二(12)、阀座三(13)、阀座四(14);所述阀座三(13)面向气瓶瓶体(27)内的一端连通伸入到气瓶瓶体(27)底部的液相管(8);所述阀座一(11)中安装有从阀座一(11)延伸到气瓶瓶体(27)底部的液位传感器(9);所述阀座二(12)、阀座三(13)面向气瓶瓶体(27)外的一端分别连通用于释放氨的第二截止阀(20)、用于充装加注氨的第一截止阀(3);所述阀座四(14)通过三通管(16)使气瓶瓶体(27)分别连通压力传感器(2)和安全阀(19);所述气瓶瓶体(27)的下封头设有阀座五(17),阀座五(17)面向气瓶瓶体(27)内的一侧安装有介质加热装置(23),用于对气瓶内温度较低的介质进行加热,使气瓶内压力上升,当压力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停止加热,从而保证介质恒压、持续性供给;温度传感器(24),安装在所述介质加热装置(23)上,用于检测气瓶内介质及介质加热装置的温度;气瓶控制单元(28),与所述液位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24)、和介质加热装置(23)连接,用于对气瓶进行监测、定位、控制、信息存储和数据通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承压气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强胡杨郑典雄李艺玲刘小玲张榕灼谢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冈鼎立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