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49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池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头和搅拌轴;所述搅拌池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搅拌轴穿过过滤装置使搅拌头位于过滤装置的下方;所述搅拌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清水出口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所述过滤装置的下表面连接有导流筒,搅拌池的中下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导流筒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该泥水分离装置通过采用一体化的处理方式,有效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操作过程简单,且对排泥水清理效果好,其中,藻类去除率高达95%、泥沙去除率高达98%,实现了水质净化、节能降耗的目的。节能降耗的目的。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排泥水是给水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此类水占比较大、浊度较高,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容易造成淤泥增多、河床抬高、自然水体污染等现象,影响环境且造成水资源浪费。
[0003]随着人们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给水厂排泥水的处理也被日渐重视,针对排泥水的处理设备也逐步出现。排泥水中的主要杂质为藻类、有机物和泥沙,这几类物质在处理时一般采用氧化、絮凝沉淀处理,从而使排泥水的水质符合要求,达到排放或者厂区回用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对排泥水的处理设备参差不齐,但是均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设备数量多、占地大,导致设备及运行成本提高;二是处理过程繁琐,且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具体为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泥水分离装置。该泥水分离装置通过采用一体化的处理方式,有效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操作过程简单,且对排泥水处理效果好,其中,藻类去除率高达95%、泥沙去除率高达98%,实现了水质净化、节能降耗的目的。
[0005]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搅拌池,搅拌池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头和搅拌轴;
[0006]所述搅拌池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搅拌轴穿过过滤装置使搅拌头位于过滤装置的下方;
[0007]所述搅拌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清水出口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
[0008]所述过滤装置的下表面连接有导流筒,搅拌池的中下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导流筒的内部;当排泥水自进水管进入导流筒后,导流筒壁与絮体颗粒间互相碰撞,利于大颗粒沉淀物沉落,提高泥、水分离效率;
[0009]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使排泥水与药物(絮凝剂、氧化剂等)混合,提高进入搅拌池内的杂质沉降速率。
[0010]优选的,所述搅拌池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搅拌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与搅拌池的内部连通,经与导流筒碰撞滑落的大颗粒絮体落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
[0011]优选的,在搅拌池内安装有锥形台,锥形台位于导流筒和沉淀池之间,使导流筒内截留的沉淀更快的沉降到沉淀池中。
[0012]优选的,在搅拌池的顶部安装有放气阀和压力表,用于检测搅拌池内的压力变化,并及时调整,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池的顶部设有检修口,便于及时检修维护。
[0014]优选的,为提高导流筒的稳定性,在导流筒和搅拌池之间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使导流筒的连接更加紧固。
[0015]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网状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滤料;所述过滤装置与搅拌池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过滤装置更换、维修和维护。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搅拌池,并在进水管进排泥水时加药,提高药物进入搅拌池内的均匀性与脱稳效率,为搅拌池的搅拌混合提供便利;通过在搅拌池内设置导流筒,并将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导流筒内部,使进入搅拌池的排泥水中的沉淀可快速的与水进行初步分离,减少过滤装置的过滤负担;另外,导流筒的设置,可使排泥水与药物混合均匀后形成S形水路,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形成密实的絮体结构,提高沉降效率;经导流筒初步截留絮凝沉淀后的排泥水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进入过滤装置过滤,对水进一步沉淀,使絮凝、沉淀、分离为一体,达到一步出清水的目的。上述设置使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泥水分离效果好、运行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控制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搅拌池,201

电机,202

搅拌头,203

搅拌轴,3

放气阀,4

压力表,5

检修口,601

壳体,602

滤料,7

清水出口,8

导流筒,9

进水管,10

固定架,11

沉淀池,12

锥形台,13

加药口,14

卸泥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搅拌池1,搅拌池1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201、搅拌头202和搅拌轴203;
[0022]在搅拌池1的顶部安装有放气阀3和压力表4,用于检测搅拌池1内的压力变化,并及时调整,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
[0023]搅拌池1的顶部设有检修口5,便于及时检修维护;
[0024]搅拌池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搅拌轴203穿过过滤装置使搅拌头202位于过滤装置的下方;
[0025]过滤装置包括网状壳体601和位于壳体601内部的滤料602;过滤装置与搅拌池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过滤装置更换、维修和维护;
[0026]搅拌池1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7,清水出口7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
[0027]过滤装置的下表面连接有导流筒8,搅拌池1的中下部安装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出口端位于导流筒8的内部;进水管9的出口端可根据需求设置,如图1所示,进水管9的出口向上延伸,使出口端完全位于导流筒8的内部,当排泥水自进水管9进入导流筒8后,导流筒8与颗粒物发生碰撞,利于大颗粒物体沉落,提高泥、水分离效率;
[0028]为提高导流筒8的稳定性,在导流筒8和搅拌池1之间安装有固定架10,固定架10使导流筒8的连接更加紧固;
[0029]搅拌池1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搅拌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11,沉淀池11与搅拌池1的内部连通,自导流筒8阻挡后的沉淀落入沉淀池11内进行沉淀;在沉淀池11的底端安装有卸泥阀14,用于对泥进行卸料;
[0030]在搅拌池1内安装有锥形台12,锥形台12位于导流筒8和沉淀池11之间,使导流筒8内由碰撞形成的大颗粒絮体更快的沉降到沉淀池11中;...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池,搅拌池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头和搅拌轴;所述搅拌池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搅拌轴穿过过滤装置使搅拌头位于过滤装置的下方;所述搅拌池的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清水出口位于过滤装置的上方;所述过滤装置的下表面连接有导流筒,搅拌池的中下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导流筒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加药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池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搅拌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与搅拌池的内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祥刘伟刚张玉生谢海涛朱瑞洁尹普超王勇王建华张小玲李国祥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