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及自动导引车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及自动导引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民事、军事以及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其中,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由于其速度和稳定性的优势,应用更加广泛,但是,一些机器人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在一些工作环境较差的场合,如地面有斜坡或者小的障碍物时,驱动轮会出现抓地不牢固,底盘出现不平稳状态,从而不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行进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底盘的驱动轮抓地效果差、底盘运行不平稳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包括底座、驱动机构、悬挂机构、驱动轮、第一从动轮组和第二从动轮组,所述第一从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组分别设于所述驱动轮相对的两侧;
[0005]所述悬挂机构包括第一悬挂组件和第二悬挂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一悬挂组件悬挂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机构、悬挂机构、驱动轮、第一从动轮组和第二从动轮组,所述第一从动轮组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组分别设于所述驱动轮相对的两侧;所述悬挂机构包括第一悬挂组件和第二悬挂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从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一悬挂组件悬挂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组通过所述第二悬挂组件悬挂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二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二从动轮组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轮组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轮组的端部设有插槽和第一转轴,所述插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从动轮组敞开设置的槽口以及两个间隔相对设置的槽侧壁,所述第一转轴凸设于一个所述槽侧壁上;所述第二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二从动轮组的端部从所述槽口延伸穿设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第二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二从动轮组的端部贯穿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且能够供所述第一转轴滑动的连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腰型孔或者长方形孔或者椭圆形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悬挂组件上的滚动部件,所述滚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悬挂组件之远离所述第二从动轮组的端部延伸穿设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滚动部件的外侧壁抵接两个所述槽侧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两个所述滚动部件,两个所述滚动部件分别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和下方;且/或,所述滚动部件为轴承或者辊轮或者滚轮。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转动连接组件、弹性连接组件、固定架和所述第一转轴;所述固定架设有所述插槽并且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固定架中的一者通过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可升降地弹性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驱动轮之轴向的方向贯穿设有第一通孔和至少两个分布于所述第一通孔外周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紧固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或,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所述驱动轮之轴向的方向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和/或,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端部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固
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弢,黄宗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