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414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包括第一插接管、护套、第二插接管和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管道本体的外侧套接有护套,所述护套内设有隔板,所述护套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存腔,所述管道本体的内部贴附有第二耐腐蚀套,所述第二耐腐蚀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存腔的内侧表面贴附有第一耐腐蚀套,所述护套位于第一缓冲腔的一端插接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护套位于第二缓存腔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可对管道的腐蚀程度进行检测的优点。的腐蚀程度进行检测的优点。的腐蚀程度进行检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


[0001]本技术涉及耐腐蚀循环管线
,具体为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

技术介绍

[0002]金属管道在输送流体时,根据输送介质的种类不同,会对钢质管道内壁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特别是在高温和强腐蚀介质采用钢质管道输送时,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管道内防腐层老化、脱落等情况非常普遍,甲代反应循环中的物料中含有大量CL离子,且物料温度较高,CL离子对碳钢、不锈钢腐蚀性较强。在防腐层损坏的情况下,输送介质会接触钢质管线内壁,对管线内壁造成快速的腐蚀,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为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应选择对高温和强腐蚀介质高度稳定的内衬材料,和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工艺,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减少投资并延长生产周期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对钢质管道内壁防腐,大多采用的防腐涂料,施工工艺采用的是单根预制及现场补口。焊口处防腐涂层的补涂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焊口处的除锈效果,满足不了防腐涂料涂覆的要求,从而使焊口处的防腐层在很短的时间内脱落。另外极薄的防腐涂层,遇到液体的浸泡时,防腐层表面溶胀变得酥松,很难达到长效的防腐结果,满足不了管线内防腐的需要,因此在管道受损时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更换,但现阶段无法对管道的受损程度进行检测,使用者无法得知何处的管道何时需要进行更换,从而增加检修时的劳动强度,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具备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可对管道的腐蚀程度进行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现阶段无法对管道的受损程度进行检测,使用者无法得知何处的管道何时需要进行更换,从而增加检修时的劳动强度,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包括第一插接管、护套、第二插接管和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管道本体的外侧套接有护套,所述护套内设有隔板,所述护套内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存腔,所述管道本体的内部贴附有第二耐腐蚀套,所述第二耐腐蚀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存腔的内侧表面贴附有第一耐腐蚀套,所述护套位于第一缓冲腔的一端插接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护套位于第二缓存腔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耐腐蚀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插接管的一端直径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腔与第二缓存腔的大小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管的内径与第一插接管的直径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耐腐蚀套与第二耐腐蚀套的材质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护套与管道本体的材质相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护套,护套内通过隔板分隔为大小相等的第一缓存腔和第二缓存腔,且第一缓存腔和第二缓存腔内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气体传感器,在使用时,当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腐蚀管道本体之后进入第一缓存腔时,通过第一传感器将气体信号传递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而发出警报对使用者进行提示,当气体腐蚀隔板,进入第二缓存腔时,通过第二传感器将气体信号传递至上位机,上位机发出警报提示使用者对严重腐蚀的管道进行更换或检修。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外观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装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第一插接管;2、第一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4、护套;5、第二插接管;6、第一缓冲腔;7、第二缓存腔;8、隔板;9、第一耐腐蚀套;10、限位块;11、第二耐腐蚀套;12、管道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19]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包括第一插接管1、护套4、第二插接管5和管道本体12,管道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接管1和第二插接管5,第二插接管5的内径与第一插接管1的直径相适配,管道本体12的外侧套接有护套4,护套4与管道本体12的材质相同,护套4内设有隔板8,护套4内通过隔板8分割为第一缓冲腔6和第二缓存腔7,第一缓冲腔6与第二缓存腔7的大小相同。
[0020]管道本体12的内部贴附有第二耐腐蚀套11,第二耐腐蚀套11的一端设有限位块10,第一缓冲腔6和第二缓存腔7的内侧表面贴附有第一耐腐蚀套9,第一耐腐蚀套9与第二耐腐蚀套11的材质相同,第一耐腐蚀套9的一端设有限位块10,且限位块10的一侧开设有凹
槽,凹槽与第一插接管1的一端直径相适配,护套4位于第一缓冲腔6的一端插接有第一传感器2,护套4位于第二缓存腔7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传感器3,第一传感器2和第二传感器3的安装位置通过密封垫圈进行密封,当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腐蚀管道本体12之后进入第一缓存腔时,通过第一传感器2将气体信号传递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而发出警报对使用者进行提示,当气体腐蚀隔板8,进入第二缓存腔7时,通过第二传感器3将气体信号传递至上位机,上位机发出警报提示使用者对严重腐蚀的管道进行更换或检修。
[0021]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时,管道本体12的内部贴附有第二耐腐蚀套11,管道本体12的外侧套接有护套4,护套4与管道本体12的材质相同,护套4内设有隔板8,护套4内通过隔板8分割为第一缓冲腔6和第二缓存腔7,第一缓冲腔6与第二缓存腔7的大小相同,护套4位于第一缓冲腔6的一端插接有第一传感器2,护套4位于第二缓存腔7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传感器3,当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腐蚀管道本体12之后进入第一缓存腔时,通过第一传感器2将气体信号传递至上位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代反应耐腐蚀循环管线,包括第一插接管(1)、护套(4)、第二插接管(5)和管道本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接管(1)和第二插接管(5),所述管道本体(12)的外侧套接有护套(4),所述护套(4)内设有隔板(8),所述护套(4)内通过隔板(8)分割为第一缓冲腔(6)和第二缓存腔(7),所述管道本体(12)的内部贴附有第二耐腐蚀套(11),所述第二耐腐蚀套(11)的一端设有限位块(10),所述第一缓冲腔(6)和第二缓存腔(7)的内侧表面贴附有第一耐腐蚀套(9),所述护套(4)位于第一缓冲腔(6)的一端插接有第一传感器(2),所述护套(4)位于第二缓存腔(7)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传感器(3)。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明澳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