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非隔离光伏逆变器在光伏组件和电网之间没有隔离,从而可能产生共模漏电流流过光伏组件的对地寄生电容。该共模漏电流会引起电磁干扰,增加系统损耗,甚至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0003]德国VDE012611标准规定非隔离光伏逆变器共模漏电流有效值应小于300mA;若系统检测其超过该值,非隔离光伏逆变器将停机。
[0004]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如何抑制非隔离光伏逆变器的共模漏电流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改进调制技术、增加开关器件、增加滤波器和改进控制方法等。
[0005]但上述方法抑制共模漏电流的效果易受光伏组件对地寄生电容和电路参数变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能从根本上消除共模漏电流的逆变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此光伏逆变器旨在解决传统光伏逆变器升降压变换效率低的问题,调节一个开关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其负极与电网的负极连接,且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和电网的负极共同接地;第一滤波电感,第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连接,第二端通过一第一二极管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第三端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端通过一第二开关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一第一滤波电容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则所述光伏组件依序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串联成第一闭合回路;所述光伏组件依序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二开关串联成第二闭合回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依序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一续流回路;第二滤波电感,第一端与电网的正极连接,第二端通过一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负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和电网的负极连接;则电网依序与所述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串联构成第三闭合回路;第三滤波电感,第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负极连接,第二端通过一第四开关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正极连接;则所述光伏组件依序与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串联构成第四闭合回路;第四滤波电感,第一端与电网的正极连接,第二端通过一第五开关与一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且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正极与电网的负极连接,则电网依序与所述第四滤波电感、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串联构成第五闭合回路;第三二极管,阳极与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连接,阴极与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滤波电容依序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串联构成第二续流回路;控制驱动单元,输入端分别与电网、所述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三滤波电感和所述光伏组件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和所述第五开关连接,用于分别驱动控制各个开关的开闭,来连通各个闭合电路,进而完成电网电流的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光伏逆变器还包括滤波器,并联于所述光伏组件两端,对所述光伏组件的电压信息进行滤波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升降压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单元还包括:传感器系统,输入端分别与电网、所述光伏组件、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连接,分别采集电网的电网电压反馈信号、所述光伏组件的PV电压反馈信号、所述光伏组件的PV电流反馈信号、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第一电流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第二电流反馈信号;DSP,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电网电压反馈信号、所述PV电压反馈信号和所述PV电流反馈信号,分别进行第一次电流信号处理和第二次电流信号处理,并分别生成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第一电流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三滤波电感的第二电流反
馈信号;控制电路,第一输入端与所述DSP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系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根据所述第一电流反馈信号、所述第一电流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电流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流参考信号,进行电流比较控制,分别生成第一开关逻辑信号、第二开关逻辑信号、第三开关逻辑信号、第四开关逻辑信号和第五开关逻辑信号;驱动电路,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垒,刘涛,单长磊,何翔宇,周树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