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59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动开关,在其微动开关内,具有一反h形金属件,一冂形金属件及一弹片,其冂形金属件的两支插脚是插入底盖的槽孔中,作为常开接脚端,而反h形金属件插入该底盖另一槽孔内,作为共同接脚端,其金属弹片设一弓部,此一弓部可在置入反h形金属件上端时,受端部斜面的导引,而具有弹性预应力。上盖底部具有压制凸块,使上、底盖扣合时,可将各插脚予以压制不致松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现有的微动开关一般是以接脚模塑(molding)固定于底盖部,然后再用人工方式组挂弹片,或是引拉弹簧,再装上触动钮及上盖,再将接脚之连结以冲床冲开,而完成一微动开关之成品。这些习用微动开关中之接脚模塑、挂弹片或引接弹簧、冲去连结,这些程序均为精密动作,不但需投入大量之设备及人力,且产制出来之产品合格率不高。例如图一所示,即为习用技术中,采用一弹簧作为弹力来源之微动开关剖视结构,该微动开关之外壳系为一绝缘体,其微动开关内部具有一共同端COM、常闭端NC及常开端NO,并经由插脚延伸出微动开关之底部作为电路焊接之用。在微动开关内部利用一弹簧SP连接一金属动片T,该金属动片T系固定于共同端COM,并与常闭端NC接触而产生回路,当一触动钮P受到外力而下压时,即促使弹簧SP带动金属动片T下压,使金属动片T与常开端NO接触,而使共同端COM与常开端NO构成一电路导通回路,当触动钮P解除外力时,即会受弹簧SP的弹力而向上回复至原来之位置。前述的习用微动开关结构,其利用弹簧做为其共同端与常闭端或常开端以产生回路之作用,另该弹簧必须连接一金属动片以做为共同端与常闭端或常开端产生回路之媒介,故其结构显得非常复杂。在组装此一习用微动开关时,必须要将三支插脚先加以模塑固定,而后再将触动钮、弹簧、金属动片,一一地组装在壳体内,故较为耗费人力,尤其是该弹簧之一端必须要引接在微动开关共同端COM之一侧,另一端必须要引接在金属动片上,故在结合金属动片及弹簧时,必需完全仰赖人工之装配才可完成,特别是金属动片及弹簧均极细微,挂弹簧缺口及孔洞也极小,对人的眼睛伤害颇大,装配速度缓慢,相形之下,其制造之人工成本也就相对的提高。而如图二所示为另一种习用微动开关之剖面结构图,该微动开关由一上盖及一下盖结合而成,该上盖及下盖均为绝缘体,上盖上方设有一触动钮P,下盖内具有一共端COM、一常闭端NC、一常开端NO及一金属弹片M,该共同端COM、常闭端NC及常开端NO均系由金属导体制成,共同端COM上则可套合一金属弹片M于其两凹点处,且该弹片M并设有一倒V型凸起片M1,该倒V型凸起片M1本身具有一弹力作用,当上盖与下盖结合时,使该触动钮位于该金属弹片M,当触动钮受一外力下压到弹片M时,该弹片M因受外力而下垂,造成共同端COM与常开端NO产生回路;而当解除外力后,该弹片M受本身之倒V型凸起片M1所具有之弹片作用,而使弹片M弹至原来之位置。图二所示的习用结构是将图一的拉伸弹簧变成了压缩弹簧,但在装配工作上,要将金属弹片M套合在共同端COM上其两凹点处,仍非易事,其微动开关中之每一个组件,同样必须将三支插脚模塑固定,再由人工一一予以组装方可。且因金属弹片极小,同样有作业困难之问题,且仍难以自动化装配设备(例如振动盘矩阵排列的装配方式)来作快速之装配。鉴于习用微动开关之各项缺欠,本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微动开关,其在组装各组件时均为简易之投入动作,极为便利且快速,且适合于作自动组装之操作。而不需要如习用之技术中,以接脚模塑、挂弹片或引接弹簧、冲去连结等许多程序方能完成一成品,不但节省大量之设备及人力,且可产制出高产品优良率之微动开关。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动开关,针对微动开关内部之金属片结构予以改良,其是以一∏形金属件插在底盖之槽孔中,作为微动开关之常开接点,而另外有一反h形金属件形成之插脚,以其插脚插入底盖之一预留孔作为共同插脚。当其金属弹片受到设在上盖之触动钮之压按时,即可由∏型金属件插脚送出信号。本技术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稳定的微动开关,其内部之金属件,系藉由上盖对插脚压制,而使整个组装作业,只要将金属件投入完成之后,再将上盖、底盖相扣合,插入触动钮即完成成品,整个组装过程极为便利且不致有插脚松动之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系由上盖、底盖及一触动钮所组成,在该上盖与底盖之间设有金属件,其特征在于该底盖上分别设有插入共同接脚端及常开接脚端的槽孔,另设一两端弯折的弹性金属件,其一端与共同接脚端相扣触,且该弹性金属件上设一弹片弓部,上盖底部压制共同接脚端,另在上盖内壁还设有压制常开接脚端的凸块,在共同接脚上端形成导入并卡扣弹性金属件的斜面,该弹性金属件一端被触动钮抵压,另一端在常开接脚端上设的凸点与上盖底部设的凸点之间跳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该触动钮头部具有逆止装置。本技术的效果在于在上述之本技术结构设计中,于装配时,只需将∏型金属件以其两支插脚插入底盖贯穿槽孔内,再将插脚插入槽孔内,再置入弹性金属件,扣合上下盖再插入头部具有逆止设计之触动钮,如此简单之程序就可完成微动开关成品,而不须任何之拉引弹簧、卡扣弹性金属件及模塑接脚、冲床冲开接脚连结等程序。上盖与下盖扣合后,再插入头部具有逆止设计之触动钮,触动钮具有逆止之设计,主要是要让所有的零件装配过程都是由上往下置入,可使自动装配机器不必有翻转零件之复杂动作,有利于自动装配动作之达成。此外,为使弹性金属件在跳跃时产生轻脆声响,在∏型金属件上方设有一凸点,及上盖底部亦设一凸点,弹性金属件跳跃其间就会产生轻脆声响。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有关该实施例之附图为图一为习用微动开关之剖视结构图;图二为另一种习用微动开关之剖视结构图;图三为本技术之剖视结构图;图四为本技术之立体结构分解图;图五为本技术组装完成且扣合时之成品立体图。请同时参阅图三及图四所示,其分别显示本技术之微动开关之剖视结构图及其立体分解图。由于此类之微动开关,主要是应用在电讯周边产品,例如滑动鼠标、键盘等之按钮使用,一般而言,此种应用只需提供常开接点(Normal Open)即可,而不须要有常闭接点(Normal Close),因此以下之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只提供常开接点,作为说明本创作之结构设计。如图三及图四所显示,其微动开关之壳体亦由一上盖1及一底盖2所构成,在上盖1之约中段位置处开设有一预留孔15,作为装设头部具有逆止设计之触动钮4之用。在上盖1与底盖2之间具有一两端打折的弹性金属件3,其为一弹性金属片,其一端与反h型金属件的插脚31上端接触,反h型金属件的插脚31作为本技术之共同接脚端(COM),另设有一∏形金属件,其具有第二插脚32及第三插脚33。在底盖2亦开设有贯穿槽孔,可分别供前述之插脚31及第二、三插脚32、33插入,如图三所示。在本技术两端打折之弹性金属件3之结构设计中打折之目的是有利于自动送料之设计,其弹片尾端是与共同接脚端的插脚31相扣触,在弹性金属件3之另一端冲设出弹片弓部34,而在其末端位置则有一接触面35。第二插脚32与第三插脚33互相连结成一∏型金属件,如此之设计,就如前述,是供电讯周边产品等之按钮使用,其只需按下接通即可,无需提供常闭接点(Normal Close)端之效能。弹性金属件3,在置入反h型金属件上端时,受到反h型金属件上端斜面311及312之导入作用,而使弹性金属件3上之弹片弓部34产生预应力,并卡入定位点,弹片金属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动开关,其系由上盖、底盖及一触动钮所组成,在该上盖与底盖之间设有金属件,其特征在于:该底盖上分别设有插入共同接脚端及常开接脚端的槽孔,另设一两端弯折的弹性金属件,其一端与共同接脚端相扣触,且该弹性金属件上设一弹片弓部,上盖底部压制共同接脚端,另在上盖内壁还设有压制常开接脚端的凸块,在共同接脚上端形成导入并卡扣弹性金属件的斜面,该弹性金属件一端被触动钮抵压,另一端在常开接脚端上设的凸点与上盖底部设的凸点之间跳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其系由上盖、底盖及一触动钮所组成,在该上盖与底盖之间设有金属件,其特征在于该底盖上分别设有插入共同接脚端及常开接脚端的槽孔,另设一两端弯折的弹性金属件,其一端与共同接脚端相扣触,且该弹性金属件上设一弹片弓部,上盖底部压制共同接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慧
申请(专利权)人:系统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