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56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膜层及固定胶带;反射膜层贴设于导光板下侧,导光板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导光板的尾端下侧粘结所述的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的下侧粘贴于背板之上;固定胶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第一灰色油墨层、黑色PET全遮光层、第二灰色油墨层和第二亚克力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胶带将导光板尾部固定,稳固性好;固定胶带的外层为灰色油墨层,能对光起到很好的耦合效果,能更好的达到均匀的发光效果,有效解决导光板固定后发亮的风险;固定胶带内层为全遮光的黑色PET全遮光层,能够对透过灰色油墨层的光线进行吸收,能防止漏光。漏光。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显示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液晶显示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液晶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目前传统的液晶显示模组主要以侧入式LED背光模组结构为主,随着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液晶显示屏的窄边和无边框的需求,后续将发展到无边框的全贴合产品。
[0003]导光板的固定至关重要,避免和其他的材料相互摩擦产生不良。在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固定模式主要是采用胶套固定或结构固定,但胶套固定或结构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液晶显示屏的边框结构,会使得边框不能做得过窄,因为边框结构在极窄情况下,难以通过采用胶套固定或结构固定方式来固定导光板。
[0004]在现有技术中,在极窄边框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双面胶固定导光板,参见图1,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2尾端,即远离LED灯条6的一端,通过双面胶13粘于背板1之上,导光板2的上端设置光学膜层14和胶框15,光学膜层14和胶框15之上安装液晶玻璃11,当人眼16斜向观察背光模组时,会观察到由双面胶13反射回来光线。然而,传统的双面胶13常用颜色为黑色或白色,当使用白色的双面胶13时,反射的光线会过亮,背光模组产品会有漏光发亮的风险;当使用黑色的双面胶13时,黑色双面胶13将直接吸收光线,背光模组产品在黑色双面胶区域的光线过暗且不均匀。并且,这种背光模组产品在进行可靠性测试之后,导光板会局部出现拱形变形,导光板越薄,变形越大,这时粘贴导光板的双面胶会产生分离,发光效果会发生局部的灯影发亮,消费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通过固定胶带将导光板尾部固定,稳固性好;该背光模组的固定胶带的外层为灰色油墨层,能对光起到很好的耦合效果,当导光板的微小变形时,灰色不会对光线产生突变,能更好的达到均匀的发光效果,有效解决导光板固定后发亮的风险,提高用户的体验;固定胶带的内层为全遮光的黑色PET全遮光层,能够对透过灰色油墨层的光线进行吸收,能防止漏光;通过固定胶带设置于导光板的尾部下侧,能有效减小显示区域的边框,达到实现窄边框的目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膜层及固定胶带;所述反射膜层贴设于导光板下侧,导光板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导光板的尾端下侧粘结所述的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的下侧粘贴于背板之上;所述固定胶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第一灰色油墨层、黑色PET全遮光层、第二灰色油墨层和第二亚克力胶层。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0μm~30μm,所述第一灰色油墨层的厚度3μm~7μm,所述黑色PET全遮光层的厚度45μm~80μm,所述第二灰色油墨层的厚度3μm~7μm,所述第二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0μm~30μm。
[0008]优选地,所述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还包括LED灯条和反射条,LED灯条安装于导光板的一侧,反射条设置于LED灯条及导光板的靠近LED灯条的一端之上;所述反射条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白色油墨反射层、第一防银氧化保护层、第一真空镀银层、白色PET层、第二真空镀银层、第二防银氧化保护层和灰色油墨层。
[0009]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之上贴设有扩散膜层,扩散膜层之上贴设有下增光膜层,下增光膜层之上贴设有上增光膜层,上增光膜层之上设有液晶玻璃。
[0010]优选地,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左端、背板右端、背板前端和背板后端,所述背板左端、背板前端和背板后端分别具有L型折弯部,L型折弯部内侧安装有塑胶中框,所述固定胶带、反射膜层、导光板、扩散膜层、下增光膜层和上增光膜层均安装于塑胶中框的下端内侧,塑胶中框的上端内侧具有一台阶部,所述液晶玻璃的边缘部安装于台阶部之上。背板右端具有U型折弯部,LED灯条及反射条的右端位于U型折弯部之内。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导光板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导光板尾端下侧粘结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的下侧粘贴于背板之上,因此导光板尾部能够得到固定,稳固性好;其二、由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胶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第一灰色油墨层、黑色PET全遮光层、第二灰色油墨层和第二亚克力胶层,第一亚克力胶层和第二亚克力胶层能够起到很好的粘胶作用,第一灰色油墨层或者第二灰色油墨层能对光起到很好的耦合效果,当导光板的微小变形时,灰色不会对光线产生突变,能更好的达到均匀的发光效果,有效解导光板固定后发亮的风险,提高用户的体验,黑色PET全遮光层为全遮光的黑色PET全遮光层,能够对透过灰色油墨层的光线进行吸收,能防止漏光;通过固定胶带设置于导光板的尾部下侧,能有效减小显示区域的边框,达到实现窄边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尾端固定结构功能原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散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分散结构图。
[0015]图4为固定胶带的层次结构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
[0017]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7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导光板尾端固定结构功能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2~图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导光板2、反射膜层3及固定胶带5;所述反射膜层3贴设于导光板2下侧,导光板2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导光板2的尾端下侧粘结所述的固定胶带5,导光
板2的尾端即远离LED灯条6的一端,所述固定胶带5的下侧粘贴于背板1之上;所述固定胶带5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51、第一灰色油墨层52、黑色PET全遮光层53、第二灰色油墨层54和第二亚克力胶层55。由于导光板2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3,导光板2尾端下侧粘结固定胶带5,固定胶带5的下侧粘贴于背板1之上,因此导光板2尾部能够得到固定,稳固性好;由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胶带5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51、第一灰色油墨层52、黑色PET全遮光层53、第二灰色油墨层54和第二亚克力胶层55,第一亚克力胶层51和第二亚克力胶层55能够起到很好的粘胶作用,第一灰色油墨层52或者第二灰色油墨层54能对光起到很好的耦合效果,反射的光线均匀,避免漏光发亮的问题,当导光板2的微小变形时,灰色不会对光线产生突变,能更好的达到均匀的发光效果,有效解决导光板2固定后发亮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膜层及固定胶带;所述反射膜层贴设于导光板下侧,导光板的尾端下侧不贴所述的反射膜层,导光板的尾端下侧粘结所述的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的下侧粘贴于背板之上;所述固定胶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亚克力胶层、第一灰色油墨层、黑色PET全遮光层、第二灰色油墨层和第二亚克力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0μm~30μm,所述第一灰色油墨层的厚度3μm~7μm,所述黑色PET全遮光层的厚度45μm~80μm,所述第二灰色油墨层的厚度3μm~7μm,所述第二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0μm~3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5μm,所述第一灰色油墨层的厚度5μm,所述黑色PET全遮光层的厚度50μm或75μm,所述第二灰色油墨层的厚度5μm,所述第二亚克力胶层的厚度2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导光板尾部防漏光固定结构的窄边框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三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