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49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其中,调光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其中,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的光晕现象,提高显示面板在显示白底画面时显示的均匀性。示白底画面时显示的均匀性。示白底画面时显示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区域点亮(Local dimming)技术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可做到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灰度明暗变化的技术,故又称为区域控制技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升液晶显示器画质的明暗对比度。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多采用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来实现区域点亮技术。
[0003]娱乐状态的显示画面为黑底画面时,直下式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经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折射,不同分区之间会产生干涉,产生光晕(Halo)现象,如图13所示,图1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光晕现象的示意图;在显示白底画面时,直下式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全驱显示,由于发光单元罩杯影响,大角度光线阻隔,无法投射至液晶盒,导致混光不足,产生显示不均(mura)现象,如图14所示,图14为现有技术中显示白底画面时产生显示不均现象的示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通过调光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所述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所述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所有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或者,所述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器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用于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向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以使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不同;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白底画面显示模式和黑底画面显示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敏樊伟锋王学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