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48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包括:电源;支撑主体;左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左侧;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轮与所述支撑主体之间,其输出端与所述左轮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右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右侧;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右轮与所述支撑主体之间,其输出端与所述右轮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插秧主体,与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秧主体包括插秧机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插秧机构连接;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制器电连接。制器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农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秧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稻种植中被广泛应用的自动插秧机能源主要由一内燃机提供,由汽油或者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通过将燃料在内燃机中燃烧产生的内能转换成动能,通过机械变速箱装置传递动能,最终驱动插秧机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的二氧化硫会破坏大气层,同时也对人本身健康造成损害,其次内燃机的各种油液会在作业期间产生泄露,对土地土壤容易产生污染,最后内燃机在工作时有较大的噪音污染,同样会对人身产生损害。作业人员需要推动插秧机工作,使得操作人员作业时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以电力驱动为动力源的插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油驱动的插秧机结构复杂、不便于拆装维修、耗能大、智能化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插秧机,包括:
[0006]电源;
[0007]支撑主体;
[0008]左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左侧;
[0009]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轮与所述支撑主体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左轮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
[0010]右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右侧;
[0011]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右轮与所述支撑主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右轮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主体连接;
[0012]插秧主体,与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插秧主体包括插秧机构;
[0013]第三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插秧机构连接;
[0014]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提供电能。
[0016]进一步地,所述插秧机还包括:
[0017]转动轴,与所述支撑主体转动连接;
[0018]第四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连接,驱动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支撑主体转动;
[0019]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0020]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左轮的中心转轴连接;
[002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减速器与所述右轮的中心转轴连接;
[0024]所述左轮的中心转轴处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所述右轮的中心转轴处设置有第二速度传感器;
[0025]其中,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减速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减速器与所述插秧机构连接;
[0027]所述插秧机构的中心转轴处设置有第三速度传感器;
[0028]其中,所述第三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30]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成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左轮转速及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右轮转速,控制所述第三电机的转速。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32]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成根据所述第三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插秧机构的中心转轴转速,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
[003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00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驱动的插秧机,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作为插秧机前进、后退、转向及进行插秧操作的动力源,并通过控制器电连接上述部件,极大简化了原有的油机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并通过设置电驱动的第四驱动装置,使得本技术的插秧机可以随时调整主体结构的升降,相对于原有的油机不进行升降时的持续空转,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同时,本技术由于设置多个分散控制的电力驱动的动力源,极大简化了原有的油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方便了插秧机整体的拆装及出故障时的维修工作。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3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插秧机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插秧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插秧机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10

电源、20

支撑主体、21

转动轴、22

第一连接臂、23

第二连接臂、30

左轮、31

第一驱动装置、311

第一电机、312

第一减速器、40

右轮、41

第二驱动装置、411

第二电机、412

第二减速器、50

插秧主体、51

插秧机构、60

第三驱动装置、61

第三电机、70

控制器、80

第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0);支撑主体(20);左轮(30),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20)左侧;第一驱动装置(31),设置在所述左轮(30)与所述支撑主体(20)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的输出端与所述左轮(30)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与所述支撑主体(20)连接;右轮(40),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20)右侧;第二驱动装置(41),设置在所述右轮(40)与所述支撑主体(20)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的输出端与所述右轮(40)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与所述支撑主体(20)连接;插秧主体(50),与所述支撑主体(20)固定连接,所述插秧主体(50)包括插秧机构(51);第三驱动装置(60),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20)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的输出端与所述插秧机构(51)连接;控制器(70),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20)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7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0)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20)上,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0)提供电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轴(21),与所述支撑主体(20)转动连接;第四驱动装置(80),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20)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80)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21)连接,驱动所述转动轴(21)相对所述支撑主体(20)转动;第一连接臂(22),所述第一连接臂(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22)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轴(21)固定;第二连接臂(23),所述第二连接臂(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1)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臂(23)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奎林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双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