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300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包括光耦U1、电源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整流桥D4、三极管Q1、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及稳压二极管ZD。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断电监测电路,可通过监测交流电的相位来实现对断电状态进行判断,且由于交流电的相位波动相对较少,因此相位监测可以避免宽电压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准确的获得交流电掉电信息。响,从而准确的获得交流电掉电信息。响,从而准确的获得交流电掉电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控制电路一般是采用栅驱动功率器件进行控制,通过对栅驱动功率器件的栅极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在实际对变频器进行维修时,需要驱动触发信号实现断电操作,从而实现维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0003]现有控制电路,针对栅驱动功率器件的栅驱动输出结构较为简单,设计上其主要通过调整输出级串接电阻的阻值大小来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关速度,抑制栅驱动功率器件其在开启关断瞬间的电流电压过冲,防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该栅驱动功率器件被开启关断瞬间产生的电流电压过冲打坏掉,或由于该瞬间电流电压过冲的影响在电源母线上产生冲击或干扰将前级驱动电路损毁或造成其工作状态的异常。
[0004]而且,传统的驱动电路出现交流电源掉电时,无法将重要数据及时保存,且无法及时监测到掉电的发生并显示;另外,传统的流电源掉电监测方法一般都是检测电压幅值,即先对电网电压进行分压,再滤波,然后再经过RC充电电路,但此方法对RC的充放电时间要求精确,对硬件参数的漂移很敏感,影响了掉电监测的可靠性与快速性。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具备断电维护时及时保存重要数据并对断电状态进行监测及显示的优点,进而解决现有驱动控制电路断电时无法及时保存重要数据及无法对断电状态进行监测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断电维护时及时保存重要数据并对断电状态进行监测及显示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包括光耦U1、电源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整流桥D4、三极管Q1、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及稳压二极管ZD;其中,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依次与电源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且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有电阻R1,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2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与电容C2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及整流桥D4的第三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
依次与电阻R4的一端及整流桥D4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依次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4的另一端及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TVS与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负极依次与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6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且二极管D2的阴极依次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阻R6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D4的第四端接地,整流桥D4的第二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依次与电阻R8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依次与电阻R10的一端、稳压二极管ZD的阴极及电源芯片U2的第八端连接,电阻R8另的一端依次与电阻R9的一端、电容C7的阳极及电源芯片U2的第七端连接,且电源芯片U2的第四端、稳压二极管ZD的阳极、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及电容C7的阴极均接地,电源芯片U2的第一端及电容C5的一端均连接电源,且电源芯片U2的第五端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1]进一步的,电源芯片U2为MCU处理芯片,且电源芯片U2的型号为PIC12F675。
[0012]进一步的,电容C5选择为电源滤波电容,电容C7选择为电解电容。
[0013]进一步的,瞬态抑制二极管TVS为双向导通,且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阳极与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正极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断电监测电路,监测电路通过监测交流电的相位来实现对断电状态进行判断,且由于交流电的相位波动相对较少,因此相位监测可以避免宽电压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准确的获得交流电掉电信息并通过电源芯片将断电信号输出并显示。
[0017](2)、本技术通过在驱动控制电路上连接电源滤波电容,从而保证交流电源掉电时,系统内的直流电源输出能够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以便将重要数据保存在非易失存贮器中。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包括光耦U1、电源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整流桥D4、三极管Q1、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及稳压二极管ZD;其中,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依次与电源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且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有电阻R1,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电阻R2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与电容C2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及整流桥D4的第三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维修用驱动触发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耦U1、电源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整流桥D4、三极管Q1、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及稳压二极管ZD;其中,所述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依次与电源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光耦U1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电阻R2及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所述整流桥D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所述整流桥D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及所述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TVS与所述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负极依次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清明戴春锋魏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瑞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