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2652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医用海绵、引流管、冲洗管、医用无菌敷贴,引流插头以及密封垫,所述引流管分为外置引流管与内置引流管,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垫上部的锥形头和位于所述密封垫下部的弯头,所述引流插头插接于锥形头上,所述外置引流管与引流插头固定连接,所述弯头与内置引流管固定连接,密封垫、弯头以及锥形头一体注塑成型。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插管式管体与皮肤部位的密封,降低了后期使用中的漏气风险,实现了快速有效的护创材料的放置以及创面的密封。有效的护创材料的放置以及创面的密封。有效的护创材料的放置以及创面的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工作中,有诸多病人因各种烧伤、烫伤、车祸伤、骨伤、严重压疮等原因造成的大面积皮肤损伤,损伤创面常会有大量渗液并伴随感染,为实现创面渗液的及时引流及并营造良好的创面愈合环境,经常采用的技术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该技术是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对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引流,从而将各种渗出物经医用泡绵的微孔和引流管及时排出,达到减轻创面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的效果,极大地缩短了创面愈合周期,在骨科、烧伤科、普外科等领域应用广泛。
[0003]封闭负压引流一般为使用具有引流管、医用海绵材料和生物半透膜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从而使创面与外界隔离开来,并通过负压和引流将创面渗出液及时引流走,改善创面愈合环境,缩短愈合周期。目前临床常用的插管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引流管与冲洗管是从医用海绵的侧面引出,贴膜封闭比困难,管体与皮肤接触部分极易出现漏气的问题;引流管与冲洗管为大管套小管结构,小管从大管侧面穿入一段距离后再穿出,容易出现堵管问题,且穿入口易发生漏气问题,给患者创面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也给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现有的插管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对创面治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医用海绵、引流管、冲洗管、医用无菌敷贴,所述引流管分为外置引流管与内置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垫上部的锥形头和位于所述密封垫下部的弯头,所述锥形头连接引流插头,所述引流插头连接所述外置引流管,所述弯头连接所述内置引流管。
[0007]进一步,所述冲洗管穿过所述密封垫并伸入所述医用海绵内。
[0008]进一步,所述医用海绵内至少设有一组引流管和冲洗管。
[0009]进一步,所述冲洗管通过紫外光粘接固定于密封垫上,所述引流插头和外置引流管通过紫外光固化粘接。
[0010]进一步,所述内置引流管与冲洗管平行穿入所述医用海绵内,且穿入长度不大于医用海绵长度。
[0011]进一步,所述内置引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冲洗管埋进海绵层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冲洗孔。
[0012]进一步,所述冲洗管的尾端设有带密封盖的冲洗接头。
[0013]进一步,所述密封垫、所述弯头以及所述锥形头一体注塑成型。
[0014]进一步,所述外置引流管的尾端连接负压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垫、弯头以及锥形头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实现了快速有效的护创材料的放置及创面密封,避免了传统插管式管体与皮肤部位的密封,降低后期使用中的漏气风险;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各自独立设置,互不干扰,避免了大管套小管装置中小管穿入部位漏气及小管在大管内穿行段的堵管风险;外置引流管插头可根据需求调整方向,避免病人体位调整时造成的压迫及引流管弯折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的主视图。
[0018]附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的俯视图。
[0019]附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的侧视图。
[0020]附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的外置引流管及引流插头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为密封垫,2为内置引流管,3为海绵内冲洗管,4为冲洗管,5为冲洗接头,6为冲洗通道,7为锥形头,8为弯头,9为医用海绵,10为引流插头,11为外置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密封垫1、内置引流管2、冲洗管4、冲洗接头5、医用海绵9、引流插头10、外置引流管11、密封垫贴膜以及医用无菌敷贴,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位于密封垫1上部的锥形头7和位于密封垫1下部的弯头8,所述锥形头7连接引流插头10,所述引流插头10连接所述外置引流管11,所述弯头8连接所述内置引流管2,所述冲洗管穿过所述密封垫上的冲洗通道6并伸入所述医用海绵9内。
[0024]具体的,所述密封垫1、所述弯头8以及所述锥形头7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外置引流管11的尾端连接负压源。
[0025]具体的所述锥形头7上窄下宽,窄头与引流插头连接,便于阻力插接。
[0026]具体的,所述医用海绵9为聚乙烯醇材质,多孔结构,孔径0.02

3mm,医用海绵需要预先切孔,便于将内置引流管2及冲洗管埋入其中。
[0027]具体的,所述医用海绵的规格为15
×
10
×
1cm,即长为15cm,宽为10cm,厚度为1cm,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规格。
[0028]具体的,所述内置引流管2为两根,长度为12cm,所述内置引流管管壁开有20个引流孔,孔径为2mm,所述内置引流管2通过紫外光固化粘接在密封垫1的弯头8上。
[0029]具体的,所述冲洗管4为两根,长度为19cm,外径2.2mm,所述冲洗管4从密封垫冲洗管道6穿入并通过紫外光固化粘接在密封垫上,所述冲洗管穿入医用海绵的长度为13cm,海绵内冲洗管的管壁上开有12个冲洗孔,冲洗孔的孔径为1mm,露于外界的冲洗管的尾端粘接有冲洗接头5,便于连接输液器和注射器对创面和医用海绵进行冲洗。
[0030]具体的,所述密封垫1为聚氨酯材质,形状优选为圆形,直径4cm,厚度2mm,密封垫一侧为连接内置引流管的弯头8,另一侧为连接外置引流管的锥形头7,密封垫上还设有供冲洗管4穿过的冲洗通道6。
[0031]具体的,所述两个密封垫为镜像对称结构。
[0032]具体的,所述密封垫贴膜为医用无菌敷贴预先裁切孔洞制作而成,孔中心间距为两密封垫中心的间距,孔洞优选为水滴形,贴膜长20cm,宽15cm。
[0033]具体的,另配置有2贴2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括医用海绵、引流管、冲洗管、医用无菌敷贴,所述引流管分为外置引流管与内置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密封垫本体的连通装置,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垫上部的锥形头和位于所述密封垫下部的弯头,所述锥形头连接引流插头,所述引流插头连接所述外置引流管,所述弯头连接所述内置引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穿过所述密封垫上的冲洗通道并伸入所述医用海绵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海绵内至少设有一组引流管和冲洗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通过紫外光粘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永飞聂小梦程静静王幸幸翟胜娜张洪亮周雷刘芬司周旗刘莹左仁杰司永生刘姣楠卢桂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